股债共震、“固收+”变“固收-”,近六成产品月度收益为负

亿通速配 正规配资 2025-11-29 1 0


界面新闻记者 |韩理



今年收获颇丰的“固收+”基金近期遭遇“滑铁卢”。

Wind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在1754只“固收+”基金(包含偏债混合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中,有752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获正收益,占比42.87%。而这752只“固收+”基金中,仅有6只近一个月收益率超过2%。

本月负收益的基金里回撤幅度超过2%的有33只。其中跌幅最大的是万家优享平衡基金,跌幅为5.7%;金鹰年年邮益和华安兴安优选收益率分别为-4.69%和-4.23%。

来源:Wind,界面新闻整理

这与今年以来固收+的表现大相径庭,前三个季度,有近95%的“固收+”基金收益为正。

谈及近期遭遇滑铁卢的原因,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近期市场整体回撤较大,含权产品表现低迷,部分基金由于权益仓位较高或配置的股票仓位偏成长,导致组合出现回调,故而拖累净值表现。

金鹰基金绝对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孙倩倩补充表示,除了权益市场,转债市场的震荡也影响了产品的表现。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在业绩回调超过2%的33只“固收+”基金中,仅有4只为二级债基,其余均为偏债混合基金。相较于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可配置的股票仓位更高。根据三季度报告,在这33只基金中,有9只基金的股票仓位超过40%。

孙倩倩表示,在“固收+”这类产品的资产构成中,尽管债券资产配比占大头,但风险分配并非如此。权益资产在波动率方面贡献了大部分,也是超额收益的关键来源。

某银行系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在传统的固收+运作中,权益资产通常是业绩中主要的波动项,整体表现是非线性的;而债券资产通常是票息收益线性积累的过程。随着利率中枢水平的下移、债券资产供给久期拉长,债券也会阶段性面临波动放大,因此在低利率环境里,固收+组合的运作更依赖于两类资产的动态配合,而非单一的依靠某一类资产的弹性。

近期,股市与债市双双呈现震荡态势。A股市场主要股指出现不同程度回调,尤其是成长风格板块调整较为明显,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也面临波动,尽管利率中枢整体下移,但部分期限利率债和信用债仍出现阶段性价格回调,尤其是长久期品种受供给增加和流动性预期影响,波动有所放大。转债市场亦受到权益市场情绪拖累,整体表现承压。股债两市的同步震荡,使得“固收+”产品面临双重挑战。

不过界面新闻注意到,尽管近日“固收+”的表现低迷,但是基金公司并未减少对此类产品的宣传力度。并且在待发新产品中,“固收+”依然是主力产品。

对此,上述华南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国内存款利率持续下台阶,理财产品由于“净值化转型”导致净值波动加大,在现金和存款的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居民或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固收+”或是投资者较合适的投资选择。

“从需求端来看,机构投资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债券或股票投资,其对绝对收益、风险预算、定制化资产配置方案的需求日益旺盛。此外,近年来资本市场高波动成为常态,投资者对能够平滑波动、控制回撤的产品需求迫切,多资产策略的‘稳定器’作用凸显。”

孙倩倩认为,理财产品资金入市的步伐还没有显著加速,在目前无风险利率的位置下,对权益资产的配置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消弭,近期红利资产投资的胜率也在上升,“固收+”产品仍将会是投资者理财布局的重要抓手。

而面对市场的波动,基金经理们在配置上会有哪些变化?

“我认为还是首先看产品定位,在符合仓位限制要求和风控要求的前提下,适度进行仓位调整;其次看基金经理的风格,我个人偏左侧布局,因此在面对回调时或会加大配置力度,在涨幅较大时及时获利了结。”上述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如是说。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近期‘固收+’的回调主要是权益市场阶段性的波动带来的,投资者对于各类投资组合的选择,本质上都是基于风险收益比,随着利率中枢水平的下移,投资者需要权衡自己能接受的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再平衡,从中长期来看,能够提供合意风险收益比的‘固收+’产品依然会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上述银行系公募基金经理强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