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流拍、业绩滑坡、合规失守……渤海证券长跑九年何时圆梦IPO?

亿通速配 正规配资 2025-11-28 1 0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作为天津唯一的综合类券商,渤海证券的IPO征程已迈入第九个年头,却在2025年末深陷多重困境。

资本市场的寒意,首先体现在渤海证券的股权处置上。近日,阿里拍卖平台结束了一场特殊的司法拍卖,渤海证券第八大股东正荣集团所持有的0.76094%股权,以1.4亿元的起拍价(较2亿元评估价折让30%)亮相,最终却因无人报名而流拍。

此次拍卖起源是正荣集团的经营危机。公开信息显示,正荣集团于2025年3月被申请破产审查,所持渤海证券3.11%股权均处于冻结状态,部分股权此前已质押给债权人,本次拍卖系法院强制执行的处置措施。

自2024年以来,渤海证券已有多笔股权因股东债务纠纷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其中包括天津市浩物嘉德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所持的1.67亿股,但这些股权最终均因无人问津而流拍。

渤海证券的股权结构呈现“国资主导”特征,前五大股东均为国企,分别是持股26.9589%的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07%的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1431%的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342%的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2211%的天津保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天津市国资委通过14家股东合计控制63.28%股权。

尽管公司也多次强调“国资控股地位不会变更”,但股权分散导致的股东风险集中爆发,已成为其IPO路上的“绊脚石”。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在上交所的IPO审核状态仍停留在“已问询”阶段,九年攻坚迟迟未能突破。

南开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界面新闻,“股权高度分散且频遭司法处置,将严重削弱公司治理稳定性。一方面,股东缺位或被动退出易导致战略方向摇摆;另一方面,控制权不确定性会抑制长期资本投入与业务协同。”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对界面新闻表示,“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股权清晰是基本条件,而司法拍卖导致的股权权利状态不稳定,易被监管层认定为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公司可依据《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中关于‘证券公司股东应当充分了解证券公司股东条件以及权利义务’条款,主动协助意向受让方沟通监管机构,推动其获取股东资格核准,同时将已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的股权在招股书中充分披露进展及风险,证明其不构成控制权变更的实质障碍。”孙宇昊律师告诉界面新闻。

股权问题之外,渤海证券的经营业绩也呈现剧烈波动。2024年,渤海证券曾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报告期内营业收入24.06亿元,同比增长14.51%;归母净利润7.42亿元,同比增长9.44%。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自营业务的强势支撑。报告期内证券自营业务收入达11.17亿元,同比增长51.54%,占营收比重高达46.44%,营业利润率更是达到84.28%,成为绝对的业绩支柱。

但过度依赖自营业务的风险,在2025年上半年集中爆发。受资本市场震荡影响,公司自营业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35亿元骤降至1.81亿元,降幅高达71.45%,营收占比也从52.99%跌至19.11%。

自营业务的“崩塌”直接拖累了整体业绩,2025年上半年,渤海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9.47亿元,同比下降21%;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34.6%。对于业绩下滑,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为受资本市场震荡影响,自营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投资收益降低”。

“过度依赖自营业务是典型的‘顺周期脆弱性’,市场上涨时利润亮眼,一旦行情回调,业绩极易大幅波动。这不仅影响盈利可持续性,也制约投行、资管等核心业务发展。渤海证券亟需构建多元均衡的收入结构,提升轻资本业务占比,增强抗风险能力。”田利辉对界面新闻指出。

雪上加霜的是,核心业务管理层出现动荡。分管自营业务的副总裁李辉,其名字已从2025年8月28日披露的《公司债券中期报告(2025年)》高管名单中移除,疑似悄然离职,这无疑给正处于调整期的自营业务增添了不确定性。

图片来源:渤海证券《公司债券中期报告(2025年)》

业绩承压、股权动荡的同时,渤海证券的合规问题也频频引发监管关注。2025年以来,这家券商从总部到下属分支机构多次触碰监管红线,全年已累计收到四笔监管罚单,涉及财务顾问、客户招揽、产品销售等多个业务领域。

2025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渤海证券在担任某项目财务顾问期间,未对资金来源及实际控制人勤勉尽责核查,致使出具的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虚假记载。监管部门据此对其作出责令改正决定,没收业务收入56.6万元,并处以169.8万元罚款,罚没合计超200万元。

2月,渤海证券北京广顺北大街营业部因未能及时发现员工私自销售私募产品,且未按内部制度对员工违规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进行追责,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8月,广东证监局对渤海证券广东分公司及下辖营业部一名从业人员分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出具警示函;10月24日,其北京某营业部又因存在员工委托第三方招揽客户、合规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被监管出具警示函,相关责任人同步被追责。



多重危机叠加之下,这家成立于重组基础上、承载天津本土券商IPO期待的机构,如何破局九年攻坚之路?

田利辉建议,“渤海证券首要在于治理结构规范化、股权稳定性提升和业务模式可持续性重塑。同时需满足监管对净资本、合规风控及信息披露的更高要求。该券商需要从‘靠天吃饭’转向‘专业驱动’,进而真正跨越IPO门槛,实现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