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公募港股基金规模与持仓齐升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11-28 1 0
   

  本报记者 昌校宇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强劲,市场情绪活跃与资金持续流入形成共振,推动相关公募港股基金(侧重投资港股的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显著攀升。

  研报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募港股基金总规模已达到10330.08亿元,较二季度大幅增长约68%;基金份额合计8810.67亿份,环比增长42%。同时,截至三季度末,该类基金的股票仓位进一步提升至92.71%,较二季度末上升0.75个百分点。其中,近八成的公募港股基金股票仓位维持在90%以上。

  从持仓结构来看,科技板块仍是公募港股基金的重仓首选,但占比小幅回落至37%;消费板块以25.16%的持仓比例稳居第二。在第三季度增持方面,具备产业逻辑支撑的医药板块继续成为增持幅度最大的领域,环比增长3.09%;金融板块紧随其后,增持0.58%。上述研报表示,部分原因在于第三季度热门的算力方向涉及的港股科技股有限,促使部分资金转向弹性更高的创新药板块。

  业绩表现或许是推动规模提升的关键因素。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在全市场名称中带有“港”字的381只公募基金中,有364只产品实现年内净值增长,其中58只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在50%以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两只基金的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过了100%。

  对于后市行情,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海外策略研究团队分析认为,在公募基金、险资等机构力量的推动下,南向资金年内或仍有增量空间,有望推动港股行情继续向上。

  研究团队在近日发布的2026年港股市场投资策略中提出,考虑到当前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配置比例仍偏低,预计南向资金将持续增配港股,尤其是散户资金通过ETF渠道流入的趋势有望延续。港股不仅汇聚了国内完整的AI(人工智能)产业链公司(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应用),叠加越来越多的优质龙头A股企业赴港上市,预计港股将受益于境内外市场的流动性外溢和AI“叙事”的持续催化。

  该团队进一步预测,随着港股基本面的触底反弹,叠加当前仍具吸引力的估值折价,2026年港股市场有望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与业绩进一步复苏的行情。建议重点关注五大中长期方向:一是科技行业,尤其是消费电子和AI相关细分赛道等;二是大医疗板块,特别是生物科技领域;三是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及去美元化趋势的资源品,如有色金属和稀土等;四是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当前估值偏低、表现相对滞后的必选消费板块;五是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造纸和航空板块。

  研究团队则在2026年度展望的港股策略中建议,左侧布局“真价值”股,结合低估值大市值、盈利能力突出、周期触底改善和攻守兼备四个维度来挑选标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