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是意大利第一支专注于演绎交响作品的乐团,也被认为是意大利交响乐团的“鼻祖”。
11月27日晚,这朵“意大利玫瑰”在音乐总监丹尼尔哈丁率领下,登台上海交响音乐厅,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画上句号。这也是哈丁成为该团音乐总监后的首次访华之旅。
返场时刻,哈丁含笑举起指挥棒。《茉莉花》的旋律在音乐厅中晕染开来,观众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观众席瞬间被点燃,掌声与喝彩呼啸而至,为中意建交55周年的深厚情谊,注入跨越山海的美好回响。

丹尼尔哈丁和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 本文摄影:蔡晴、叶辰亮

丹尼尔哈丁
时隔七年,再续前缘
有着深厚歌剧传统的意大利,一直缺少一支真正的交响乐团。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空缺。
这支成立于1908年的乐团,有着意大利式的热情奔放,被誉为“地中海阳光”。它是意大利首支专攻交响乐曲目的乐团,不仅是雷斯皮基《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等杰作的世界首演地,更见证了马勒、斯特拉文斯基、托斯卡尼尼、卡拉扬等指挥巨擘的辉煌时刻。
“长期以来,圣切契利亚一直是作曲家、演奏家和学者的家园:在这里,音乐不仅是艺术,更是一项遗产,在一代代人之间传递。”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主席马西莫比斯卡迪介绍,圣切契利亚和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97年——在郑明勋带领下,乐团首次来华,在北京演出了两场。
2000年,同样是在郑明勋指挥下,圣切契利亚首次亮相上海。2014年、2018年,乐团又在安东尼奥帕帕诺率队下,两次踏足上海。2014年,乐团首次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通过户外大屏直播,邀请市民免费观演,与剧院内千余名观众同步欣赏音乐会,成为一段佳话。
“这是我们第4次访问上海。时隔七年,能再次来到这座城市,我们由衷感到欣喜。”比斯卡迪强调,有一条主线贯穿乐团在中国的所有演出——演绎欧洲交响巨作的同时,呈现具有意大利特色的曲目。
2014年、2018 年在上海,乐团特别演出了威尔第歌剧《路易莎米勒》序曲、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今年,乐团延续了这一传统,带来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序曲,“这首自我们开启亚洲巡演之初就常伴左右的乐曲,是对我们音乐历史的致敬。”

贝亚特里切拉娜

丹尼尔哈丁和贝亚特里切拉娜
哈丁执棒,奏响新章
在安东尼奥帕帕诺执掌的十八年间,圣切契利亚迎来艺术高峰。2024年,丹尼尔哈丁接过帅印,开启了乐团新纪元。在他眼中,圣切契利亚是一支具有雄心的世界级乐团,成为他们的音乐总监是“一份美妙的礼物”。
指挥的身份之外,哈丁还是一位持有飞行员执照的商业飞行员。2024年12月,哈丁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在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赴巴黎演出途中,他担任了航班的机长,成为历史上首位开飞机带乐团演出的指挥家。
这是哈丁成为圣切契利亚的音乐总监后,首度率团访华。
与历次访沪演出一样,圣切契利亚依旧以一首意大利作品——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序曲,炽热开场。此曲也堪称他们最熟悉的“母语”。在哈丁执棒下,这部充满戏剧张力与优美旋律的作品,以纯正的意大利激情,点燃现场。
随后,范克莱本钢琴大赛银奖得主、意大利钢琴家贝亚特里切拉娜带来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这是拉威尔54岁才开始动笔的珠玉之作,浓缩了他一生的创作技巧,不容易弹好,更不容易取悦观众。作品融合了爵士元素与法国印象派的斑斓色彩,从始至终都让人充满喜悦,又保持着精致与通透。
下半场,乐团奏响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这部从阴郁走向光明的交响诗篇,旋律绵长,气息宽广,是俄罗斯抒情交响曲的典范。乐团在帕帕诺时期录制的此曲曾广受好评,此次在哈丁指挥下又带来全新演绎。
意式热情、法式优雅、俄式深沉,来自三个国家的三部作品风格迥异,犹如一幅精妙的音乐地图,展现了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的艺术驾驭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