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的赣闽边界,智慧农业大棚温控灌溉自动开启;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全自动生产线平稳运行;南昌红谷滩充电站内,新能源汽车正通过V2G技术向电网反向送电……

国网樟树市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正在大桥街道办事处盐化基地新建盐化基地单杠四回线路。龚可欣 摄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场景,共同勾勒出江西配电网升级后的崭新图景。2022年10月,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实施配电网供电提升“123”工程,经过“一年补短板、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的三年攻坚,一个日益坚强的配电网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织密城乡供电网 服务均衡发展
“现在供电更稳定了,我的智慧大棚从1个扩展到6个,生猪年出栏量从200头增加到1000头。”在赣闽交界处的贵溪市樟坪畲族乡西排村的富硒农业基地,负责人龚加红指着正在自动喷灌的设备说道。在他身后,新安装的环境监测设备实时传输着温度、湿度数据。
依托配电网“123”工程,10千伏赣闽线路联络项目启动实施。该项目采用抗灾差异化设计,建成后,西排村实现从“单路供电”到赣闽双电源互联的跨越,供电能力从200千瓦跃升至2000千瓦。

国网龙南市供电公司员工到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用电需求。
配电网如同能源“毛细血管”,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城乡服务均衡。三年来,国网江西电力累计投资171.47亿元用于配网建设改造,全省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6%,10千伏线路联络率达93.2%,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迈出坚实步伐。
在南昌玉河明珠小区,运行多年的变压器全面升级,供电能力提升25%,惠及三千多户居民。“现在每个房间都装了空调,夏天一起打开也完全没问题。”居民涂女士说。目前,南昌配套完成81个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电力设施改造,让配电网升级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南昌红谷滩高可靠配电网示范区供电可靠率达99.99%,全自动馈线自动化覆盖率达100%,实现故障自动研判、自动隔离,非故障区域自动转供,超60万城区居民享受到可媲美国际一流的用电体验。
在上饶德兴市,石头部落景区通过10千伏桂湖线智能化改造,实现施工期间用电“零中断”;在鄱阳瓦屑坝村,可靠电力支撑智能化鱼塘等特色养殖;在峡江金坪,稳定电力点亮红色文旅与民族产业,酸笋作坊、银饰工坊与民宿运营因电而兴,绘就出一幅“电力相通、城乡共融”的振兴画卷。
筑牢产业支撑 驱动转型升级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大湾区1小时圈区位优势,15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在此落户。为了满足园区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和园区电子信息企业对电压质量的更高要求,国网赣州供电公司不断完善配电网架,新建10千伏线路22条,改造10千伏线路51.55公里,并通过合理安排母线分段方式等措施提升供电可靠性,改造后园区线路联络率从45%提升至90%。“现在生产线全力运转没有后顾之忧,产品良品率稳定在98%以上。”龙南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葛啟顺说道。
三年来,江西全省35-110千伏电网新增变电容量1469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1988公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置充足电力容量。同时,通过优化运行方式、提升继电保护水平、优化保护定值等措施,全省的电压暂降问题数同比下降了77%。

国网赣州市南康区供电公司员工到江西低空经济产业园的江西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排查用电设备安全隐患。
在江西低空经济创新园,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测试车间内,多旋翼无人机正在进行飞行参数校准。“现在电力供应稳定,我们的高精度测试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研发周期缩短了30%。”负责人郭纪光介绍。国网赣州市南康区供电公司通过配置双回路供电和电压暂降治理装置,将园区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8%以上。如今,这个集聚了28家产业链企业的特色园区,正朝着年产值50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提升综合承载力 服务能源转型
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配电网正从电力分配者向能源互联网平台转变。
南昌红谷滩车网互动超级充电站融合“光储充放检调”多项功能,支持电动汽车向电网反向送电。“新能源汽车成为可调度的移动储能单元。”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对于优化能源配置意义重大。”

2024年12月10日,国网樟树市供电公司员工在店下镇黄家巷村委开展农村配网标准化示范台区建设。龚可欣 摄
三年来,国网江西电力聚焦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等多元化负荷接入,开展差异化规划、设计、施工,系统提升网架承载能力和保障能力。公司大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支撑新能源发电、多元化储能、新型负荷大规模友好接入。截至10月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3532万千瓦,新能源利用率98.9%。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绿色出行渐成风尚。截至2025年11月,国网江西电力自建运营充电站1915座、充电桩4169根,实现城区、乡村、高速、景区全场景覆盖,提前达成“县县有站、乡乡有桩”目标。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进一步释放了配电网的潜力。馈线自动化覆盖率三年提升44个百分点,达到82.1%;“电网一张图”深化应用,实现一二次设备图模同源;光明大模型在供电场景中的探索,助力基层解决生产问题。这些技术创新让配电网更加“聪明”,更好适应能源转型的新要求。

2024年12月13日,赣州公司施工人员采取附着式抱杆组立配网”123“工程35千伏信上线75号铁塔。彭声彬 摄
从深山村落至产业园区,从老旧小区到新型充电站……三年来,江西配电网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基本建成“结构清晰、坚固耐用、灵活可靠、智能互动”的现代化配电网,正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