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导读】诺和诺德股价大跌超12%
中国基金报记者 安曼
流年不利的诺和诺德,盘前再度暴跌!
11月24日,诺和诺德美股盘前直线下挫,一度跌超12%。
消息面上,诺和诺德今日公布了针对早期症状阿尔茨海默病的EVOKE和EVOKE+ 3期试验的主要分析结果。
诺和诺德公司表示,根据认知评估结果,EVOKE和EVOKE+试验未能证实司美格鲁肽在减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方面优于安慰剂。尽管在这两项试验中,司美格鲁肽治疗改善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但这并未转化为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基于此疗效结果,诺和诺德将终止这两项试验中原计划为期一年的延长期研究。

同日,一直在开发不同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Biogen则盘前涨超6%。
突发黑天鹅
两大“减肥巨头”盘前暴跌
诺和诺德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早已开始。
2022年8月,诺和诺德在官微中表示,GLP-1RA可降低全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痴呆的风险,GLP-1RA显示出影响神经炎症和其他通路的潜力,可能会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退行性变。
2023年10月,诺和诺德在官微中透露,司美格鲁肽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型3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最近几年,有多个研究表明GLP-1RA类药物能够降低痴呆风险。这一作用机制是,GLP-1RA类药物很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炎症、增强突触可塑性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今年10月1日,诺和诺德宣布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两项针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后期研究结果。
该消息被市场视为重大利好。市场人士认为,如果司美格鲁肽能被验证在糖尿病和减重之外领域的效果,将为这位昔日的“欧洲股王”带来新的生机。当日诺和诺德的股价还大涨超6%。
事实上不仅诺和诺德,同样拥有GLP-1大单品的礼来也在探索GLP-1类药物在脑健康疾病中的应用。受诺和诺德三期试验失败的影响,礼来今日盘前也曾一度跌超5%。

昔日“欧洲股王”
股价早已腰斩
2024年,曾靠减肥药Wegovy(司美格鲁肽)火遍全球的诺和诺德股价一度攀上143.636美元/股的高位,总市值超过LV母公司,并成为“欧洲股王”。
然而,伴随着美国仿制药的冲击影响,尽管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鲁肽以166.32亿美元的销售额正式加冕新晋“药王”,且总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实现18%和22%的同比增长,但降糖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以及口服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仅增长15%和5%,增长疲态尽显。
诺和诺德也不得不在一年内两度下调全年业绩指引,将销售额增长预期从16%~24%收窄至8%~14%,营业利润增速也从19%~27%下调至10%~16%。当日股价暴跌21.83%,市值蒸发超600亿美元,年内累计跌幅超53%。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迫在眉睫的专利即将到期。司美格鲁肽的核心中国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而在中国市场上,中国本土生物制药公司信达生物正在大力推动GLP-1减重药玛仕度肽的商业化。
晨星(MorningStar)预测,玛仕度肽今年将为信达生物贡献超过6亿元人民币(约合8440万美元)的销售,并有望在2029年达到35亿元人民币的峰值销售额,这意味着减重药将为信达生物贡献总收入的20%。
自今年年初,信达生物股价最高涨幅超过210%。同期,诺和诺德的股价几近腰斩。

此外,九源基因、等多家中国企业的仿制药也已进入III期临床。晨星预测,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减重药今年在中国的销售额预计2026年将再增长30%。不过此后司美格鲁肽的市场份额将因大量中国仿制药的上市而下降。
与此同时,这家百年丹麦制药公司还正在经历史上最剧烈的管理层震荡。
2025年10月21日,诺和诺德发布公告,董事长赫格隆德(Helge Lund)携六名董事集体辞职。
这已经是诺和诺德今年第二次重大高层变动。今年5月,执掌公司8年多的CEO周赋德被免职;8月,新CEO迈克杜斯特达上任之后,公司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1.5%,其中仅丹麦本土就计划削减5000个岗位。
紧接着10月,诺和诺德再次宣布裁减约250名员工,全面终止所有细胞疗法研发业务,包括针对1型糖尿病、帕金森病、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的细胞疗法开发。这意味着其放弃了部分前沿治疗领域的布局,将资源从这些“非核心战略方向”释放出来。
与此同时,诺和诺德却豪掷52亿美元收购Akero Therapeutics,押注肝病治疗领域。
新CEO的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董事会的强烈不满。于是出现了前述提及的董事长携六名董事集体辞职的闹剧。
同是减肥巨头的礼来却在11月21日,总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医药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