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穿越一片稻田

亿通速配 正规配资 2025-11-18 2 0

秋天的乡村田园,铺展着金色绒毯。

一些城里的年轻人,似乎不能分辨稻田和麦浪。趁着周末天晴,我带着学校通讯社的大学生们赴奉贤区李窑村开展素质拓展。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上海郊区出名的“网红村”不少,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每年,我都会煞费苦心地组织社团学生进行两次外出踏察活动。也许于他们而言,这不过是“春游”和“秋游”的轻松时刻。凑巧的是,活动前一天,我邀请了一位资深媒体人来校作了场讲座。他给青年人提的几点建议中,首先就是要“敏于观察”。于是我说走出课堂,去自然的乡间看看吧。

作者供图

上海的秋天向来短暂,倘若再晚两周,稻子收割完了,大地褪去了盛装,再举办这样的集体活动,意趣就会打折扣。周末的清晨,晨雾渐散,阳光尚不热烈,同学们在草坪上舒展筋骨,运动起来。待到午餐时,村子里格外热闹。千亩稻田在阳光下闪着光芒,农家小菜香飘四溢。用完餐,大家搬上户外椅,在小院门口的花园里围坐在一块儿,开启了文学沙龙。

我也任由思绪穿越回忆的海洋。二十年前,刚工作那会儿,我总是攒下点盘缠就踏上旅途。那时候,稻城亚丁还没有出名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天空湛蓝,白云低垂,青杨林的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碧绿色的青稞田好似被打翻的颜料,俨然一幅印象派油画。

我的新娘披着洁白的婚纱,穿着磨破了边的牛仔裤和白色球鞋,真的跟着我“私奔”到高原。我把三脚架插在一条溪流旁,固定好相机,“三、二、一”定时自拍一组“婚纱照”。我们还邀请了几个藏族孩子,一起手拉手来合影。他们咯咯地笑着,眼睛都眯成了弯弯的月牙。

美好的时光如潺潺的流水,缓慢地流淌——原来,世界上各个地方,时光的流速不尽相同。我们爱上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旅行。

无论城市的节奏有多快,稻田、麦田与青稞,始终遵循着自然的时序默默生长、拔节、抽穗、成熟。每年我也总会有那么几天,随我太太回到她的娘家金山区亭林镇。家门口恰好有一片视野开阔的田园,春耕秋收的季节最是忙碌。真可谓:一行白鹭上青天,鸡犬相闻在田间。稻浪随风翻旧梦,袅袅炊烟入黄昏。镇上一条规模不大的老街,被一些摄影爱好者拍了“照骗”放到网上,竟也被冠以沪上“小京都”的美名。

“你说奇怪不奇怪?”太太感慨道,“本地的青年人都跑去城里打工了,而城里的人们,又像候鸟一样迁徙,开始羡慕乡村的田园生活了?”我笑着反问:“你看这像不像钱钟书笔下的‘围城’?”

因为人类总是贪心地既要又要、还要且要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一种矛盾——既渴望城市的效率与便捷,又向往田园的诗意与宁静。本质上,我们都在逃离一种被异化的生存状态,逃离格子间里被效率逻辑支配的工具人身份,逃离被消费主义裹挟的符号化生活。于是在城乡之间寻找一种动态平衡,为了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学沙龙的余温尚未散去,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新命题:去穿越一片稻田吧!不必急于奔赴会合的终点,就沿着田埂慢慢走,看看能收获多少惊喜。这场名曰“穿越”的行程,无关时光倒流,却可以让我们暂时抽离城市的快节奏,搁下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在大自然的肌理中触摸生活的本真。

穿越一片稻田,或者胸中已然揭晓了答案,或者掌心得到一把岁月馈赠的稻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