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别让过度营销扭曲市场逻辑

亿通速配 亿通速配 2025-11-15 3 0

什么是正常的市场逻辑?自然是各家展开激烈的竞争,看谁能拿出更优质、更实用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中独占鳌头。可现在,情况似乎正在渐渐发生变化:大家比的不再是产品的质量,而是产品到底有没有可以用来营销的“卖点”。也许有人会问,产品够好用,够实用,不应该就是卖点吗?可是,当下产品作用和卖点之间的关系,好像越来越远了。

近日,公安部组织完成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汽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定呢?因为现在部分汽车厂商热衷于渲染自家汽车百公里加速时间短,这就给道路安全带来了隐患。其实我们都知道,民用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不是在开赛车,根本就不需要多么快的加速度,但为了有“卖点”,这些汽车厂商连正常的设计理念都顾不上了。

无独有偶,最近有一家汽车厂商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天梯”上举办了一场爬台阶挑战的活动,结果汽车从台阶上溜下,撞坏部分护栏。这事最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就是,谁家买汽车是用来爬台阶的呢?其实,这就是被扭曲的市场竞争逻辑——有“卖点”,比“实用”重要多了。

这样的情况,绝不仅仅出现在汽车行业。比如,奶粉的作用,应该是为孩子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调节代谢。按理说,奶粉品牌之间的竞争,应该围绕的是哪家的营养物质含量更高。可现在,有品牌竟然在强调自家的奶粉可以为孩子“增高”。又比如,饮料比的本来应该是好喝不好喝,但有一些品牌非要营销自家产品能保健,能减肥,结果惹来不小的争议。

再想想,从“千禾0”到“壹号土”,从“120W ”充电器到“0添加西”梅,今年为什么有这么多“心机”商标被媒体曝光,恐怕也不是偶然的——很多企业、品牌都在营销层面动足了脑筋,以至于越来越剑走偏锋。

甚至现在的文艺创作领域也不例外。当下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比的已经不再是内容精彩不精彩、思想深刻不深刻,不再是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反映社会现实,而是哪个更有“话题度”,哪个更容易“上热搜”。没有可以营销的“点”,文艺作品似乎就不值得生产了。从一开始,走的路就偏了,那么最后给广大观众带来的成品,又怎么可能得到认可呢?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当然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但把一切责任归咎于竞争,又是说不过去的。事实上,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所有人沉下心来,认认真真设计产品,用无可挑剔的质量来吸引消费者。但问题在于,勤奋、用功,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于是就有人失去了耐心,想出了各种“聪明”的点子——不比质量比营销,岂不是更省时、更省事?有捷径可以走,为啥非要让自己“受累”?

前不久,有一位企业家谈到,“现在CEO的一个责任就是要娱乐大家”。这话听上去很开明、很豁达,但仔细想想,却不太对劲。一个品牌、一家企业的掌门人,更应该做的是带领所有员工去创造、生产更好的产品,而不是“娱乐大家”。现如今,很多企业家时不时就上个热搜,出个短视频,来几个金句,越来越“不务正业”,越来越像娱乐明星。这样下去,他们的心思都放在了博眼球、博流量上,还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身处互联网时代,没有人会否认营销的重要性。但营销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正在不断扭曲各行各业的竞争逻辑。最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这样的趋势持续下去,就有可能让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奋斗者看不到“出路”。他们要么只能黯然退场,要么只能随波逐流,到头来,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造成市场环境整体性的劣化。如何让各行各业回归务实求真的健康状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