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任雪松
当徒步也成为一种时尚风潮,除了模仿与跟风,还蒙上了一层危险的阴影。
10月国庆黄金周期间,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的珠峰东坡营地突降暴雪,大批游客被困无法下山,面临失温的生命危险。
不止是珠峰东坡,9月底就有违规徒步穿越甘南迭部县的益哇乡扎尕那景区未开发区域的游客,在景区内失温和死亡。10月1日,迭部县公安局、迭部县文旅局发布了《关于迭部县未开发区域禁止徒步等活动的通告》。
9月1日,新疆特克斯县文旅局发布《关于对特克斯县乌孙古道临时关闭的公告》。据报道,因为进入雨季,山区内极端天气高发,徒步进入乌孙古道安全风险大,多名游客被困,面临失温和食品不足的问题。
8月12日,昭苏县文旅局发布公告称,因近期天气炎热、冰雪消融、山洪增多、河床水位上涨迅猛原因,对南天山北线进山路口进行管控,禁止游客以任何形式进入此线路。据报道,8月6日昭苏县夏塔景区一吊桥桥索断裂,5人死亡、22人受轻伤。
从事户外徒步行业的奇华告诉界面新闻,户外圈子从疫情结束后开始变得火热。目前较火的徒步路线都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商业化模式,比如云南的雨崩、新疆的乌孙古道。而据安荣介绍,珠峰东坡的徒步路线是在10年前后变得较为“成熟”。
界面新闻此前已报道过关于珠峰南坡的商业化攀登现象(参见《拥挤的喜马拉雅商业攀登之路》)。相较于动辄需花费三四十万登顶珠峰的商攀,平均海拔5000米的珠峰东坡商业徒步价格更加低廉,且门槛更低。加上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攻略普及,更多认为“只要有腿就行”的无高海拔徒步经验的游客被吸引前去。
“大家还是低估了户外的风险。”
“以我知道的(来说),从来没有哪一年珠峰东坡有那么多人,就感觉徒步的活动一下子火起来之后,大家都往里面扎。”长期参与户外运动,且此次也在珠峰东坡徒步的立夏对界面新闻说。
9月29日陪徒步客户进山的安荣同学向界面新闻介绍:“珠峰东坡商业化是很久了,只是说今年的这个商团确实特别的多,以往是不会有这么多。(多到)营地要靠抢的。”

据了解,今年很多新疆的徒步路线被封,加上国庆中秋黄金周双节放假,而珠峰东坡的徒步路线又是国内可以欣赏顶级美景的路线,所以此次吸引了近千人前往挑战。
而其中不乏毫无高海拔徒步经验的游客。据安荣透露,此次他负责后勤保障的珠峰东坡徒步商团,已经有很多高海拔徒步经验的客户,但还是有一两个“小白”。从商业徒步公司角度来说,如果客户没有高海拔徒步经验,但被告知所有风险后也愿意承担后果,那么就没有理由拒绝客户。
奇华也坦言,在他负责经营的全国商业化徒步路线中,对于高海拔徒步路线的客户挑选,优先会选择有高海拔徒步经验的客户,其次是有高海拔地区游玩经验的客户,但迫于商业利益他们也会破格收无高海拔经验的人。
运气好碰上好天气,从无高海拔徒步经验的人或许也能安全无虞下山。但山里的天气无法人为控制,时常一片云就是一个天气。就算是天气预测,也不能百分百精确。
出发前,安荣所在的商团就已经通过天气预测,得知徒步中会遇到小雪,但却没想到这会是一场令近千人受困的暴雪。安荣向界面新闻回顾了珠峰东坡这场突来的暴雪。
小雪从10月3号晚上到4号凌晨开始下。“当晚下雪我还没什么感觉,因为我是戴着耳塞睡觉,根本听不到。”安荣说。4号7点起床的他,看到“雪只是薄薄的一小层覆盖在地上”。
因为过往进山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安荣判断这种雪一会儿就会化了,他开始正常给客人做饭。饭后朝最后一个营地进发,接近11点时,雪开始变小,慢慢变成了雨。
在安荣下了一个很大的流石坡,又上了一个很大的坡后,山里又开始下雪,而且还刮着大风。安荣说:“从这个时候开始,雪就基本没停过了。“这个时候是4号下午两三点钟左右,安荣与其他领队当即意识到这场雪不会小了。
虽然之后雪又停了再下,但已经不算很大。安荣说:“之前是一直持续在下的,从4号早上下到5号早上,也就是说持续了可能有二三十个小时。”他接着说:“5号早上起来的时候那个雪有多深呢?(积雪高度)基本能和躺在帐篷外睡觉的牦牛持平。”
据安荣了解,积雪厚度深的地方可能有一米多,浅的地方也有四五十公分。


天气多变正是高海拔徒步的一大危险因素。海拔越高,遇到的天气状况越不稳定。如果遇到暴风雪,能见度也会随之降低。同时,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气温下降6度。比起天气,高反和失温是高海拔徒步更为危险的生命威胁。
安荣说,他曾遇到正值壮年且有徒步经验的30多岁男性,在珠峰东坡徒步时遇到失温情况。
因为前期一直下雨,这名男性的衣服、装备全部淋湿,珠峰管理处打电话给附近安荣所在的商团寻求帮助。因为安荣所在的营地天气情况还行,便安排牦牛工和马队将其驼往安荣的营地。第二天这名男子还有轻微高反症状,本以为自己可能好一点了,还想自行下山。虽然意识清醒,但因为失温导致的全身乏力还是让他没有恢复完全的自主行动能力,最后还是打电话求助,被马驮下山。
“大家还是低估了户外的风险。”安荣直言。本身也是小十年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之后才从兴趣发展为职业的安荣说,户外运动已经“变味”:“以前攻略都是在讲交通是什么样子的,住宿什么样子的,路径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地方扎营,在什么地方去睡,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但现在的攻略都是哪个机位会更出片,什么时候更会有好天气,怎么拍会更好看。”
他补充,对于没有户外经验的人来说,对于“成熟路线”的理解也有偏差。在“老驴”看来,所谓的“成熟”是指有明显的路径、有成熟的线路轨迹、有合适的扎营点,里面的天气情况是自己能应对的;对于“小白”来讲,“成熟”可能是修了栈道、山里有商店、咖啡店、餐厅、住宿。“但户外是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的。”
立夏则对界面新闻表示:“真的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跟风。户外不是冒险,回家才是成功。”
正确的评估自己,评估户外
珠峰东坡的商业徒步路线价格一般在一万元左右。事实上,全国所有的徒步路线价格都存在着或高或低的差异。
奇华对界面新闻说,除了餐食、住宿、摄影跟拍等服务外,决定商团路线价格高低的是领队配比、是否持证上岗、是否有急救能力,以及后勤等人员、物资的保障差别。据了解,奇华所经营的高海拔徒步路线领队配比一般不低于1:6,且领队会携带便携式血氧仪。
安荣向界面新闻介绍,正常来讲,户外徒步1:2、1:3是比较高的配置(即一个领队对两到三个客人)。装备在户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安荣所在的商团会多准备一两个帐篷、睡袋。除了足量的食品外,还有应急的药品和两个医用氧气罐。
但事实上,即使报名商团,有了较好的徒步保障,对于没有高海拔徒步经验、只能依赖领队的游客来说,遇到危险只能陷入恐慌。
此次安荣队伍没有上过高海拔地区的两名客户,在遭遇暴风雪的寒冷、路径不清、行走困难后,将情绪外放到领队身上,质疑领队的能力和工作,指责其“没有应急备案”。
安荣解释:“其实我们有应急备案,只是他们不接受而已。因为在暴风雪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立马下撤的,但他们就是想往下走。那我们的应急备案就是让大家有吃的、有喝的,让大家不要冻着。我觉得这个就是非常应急的备案。”
立夏则指出:“没经验随便信商团的话,真的出事概率很大。”此次自行组7人小队(含领队)前往珠峰东坡的立夏,因为户外经验较丰富,且提前预测了最大雪量有每小时8cm,便带了充足的厚衣服、温标零下35度的睡袋。以及考虑到雨雪大的情况下衣服会湿透,没替换可能会存在失温风险,她还带了两件冲锋衣和雨衣。

因为已经对“大雪”有了心理预期,在最难熬的时候,立夏的心理状态相比较于毫无经验的人来说还算稳定。只是一边在帐篷外铲雪,一边在心里一遍一遍给自己唱这句歌词鼓劲:“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此外,立夏还带了较为完备的应急药物。之前还被友人打趣“带那么多药是要给牦牛看病吗?”后来却除了肺水肿药物,全都用上了。

此次东峰徒步,立夏看到有些商团没有为客户准备冰爪。“雪很深的情况下,鞋子摩擦力不够,没有冰爪就会摔,我看一路上都有人在摔。”她表示:“通过计算,山顶一定是0度左右的天气,但居然不带预防性的冰爪,甚至完全依靠商队,完全不去查天气,相当于你在高海拔把你的命完全交到一个陌生人的手里,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安荣则表示自行重装徒步的人群水平也参差不齐。他说:“说实话,近两年来,大部分出事的都是重装的。”安荣坦言,户外和商业本来就是挺尴尬的事,再商业的团队到了户外也不可能做全所有保障。
他补充:“对于重装的人来讲,既要背负那么重的行囊,到了营地之后又要去扎营、做饭、取水。而且行进过程中,还要去辨认方向,寻找正确的路线。报商团和自主去徒步的本质区别就是商团的客人相对会轻松很多,不需要为太多事情负责,因为他已经买过单了。那自主的,既然没有买单,省下的这部分钱,则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或者怎么样去把这部分费用给摊掉。”
归根结底,无论是商业团队,还是自行重装前往,在参与高海拔徒步前都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及要充分了解目的地。
被问到要给去高海拔徒步的人什么建议时,立夏对界面新闻表示:“至少平时得保证有爬山锻炼的日常习惯。然后千万不要跟风走,要听听商团的说法,保障够是怎么样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作为一个喜欢户外的人,都要确保自己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你要对你自己负责、对环境负责,然后最好还有能力能够对你的队友负责,关键时候去拉人家一把。”
“你不能把啥都交给别人,你现在只是5000米海拔,(那之后)六千海拔、七千海拔呢?”立夏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内安荣、立夏、奇华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