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袋的营养土,催生了几十亿元市场规模的产业。
由于“原料”来源参差不齐,一些重金属超标的固废产物也混杂其中。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影子调查队暗访发现,一些企业左手赚着“处置费”,右手就将固废污泥包装成廉价的“营养土”挂到网店批量销售,老百姓的花盆、菜园沦为了这些固废污泥的“消纳场”。
有营养土从业者认为,由于当前缺少营养土的权威定义以及标准,以致出现了低价劣质营养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此次多家企业涉“毒营养土”问题被曝光后,当地监管部门亦表达了同样的困惑,由于这一细分产业没有相关标准,营养土含重金属等问题难以定性处罚。
受访的多位专家提醒,营养土的原料控制也至关重要,应将工业污泥、建筑垃圾、电厂灰等纳入 “绝对禁用原料”;在标准方面,应参考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制定严格的重金属限值标准,特别是对镉、汞、砷等毒性强的重金属应采用更严格的限值。

淮安鸿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
混乱的营养土“原料”
当前市场上,大致混杂着两类营养土在销售。
一种是通过人工配制,添加了腐熟的有机肥,富含养分、疏松透气且保水保肥,售价相对较高;另一种则是低价劣质“营养土”,其“原料”多来自一些工厂的工业污泥、建筑渣土等。
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从各个电商平台随机购买了十余款热销低价营养土,送到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考虑到在使用营养土过程中,有消费者不仅用来种花、种绿植,还会用来种菜和瓜果等。此外,在阳台特定容器种植环境里,买来的营养土往往被直接用于种植,有害物质或难以稀释降解。
为此,在检测机构建议下,这批营养土的检测对照了《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及《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332-2006)。
结果不容乐观。其中9款营养土检出镉、铅、锌等重金属含量超出了如上标准;另有一款营养土的铜、镍、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在这些产品里,有的网店显示已售出数量达200+万件。
为确保检测结果客观,影子调查队复购了这几款营养土再次送检,依然检出镉、锌、铅等含量超出了如上标准。
那么,这些营养土到底是什么土,又来自哪里?影子调查队先后前往江苏淮安、泰兴、南京和安徽亳州等地,进行了近3个月的暗访,才找到了一些答案。
安徽亳州谯城区十河镇的亳州新惠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一些品牌代加工营养土,其“原料”多是来自当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在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淮涟村,淮安鸿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依托一座巨大的建筑渣土“土山”,为“朝露园艺店”等多家网店源源不断地获取营养土“原料”。
位于淮安市马头镇的淮安沃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花香泥”“花栖湖”等品牌加工营养土,其“原料”主要为污泥,且来源复杂,不乏钢渣、建筑垃圾及造纸厂废料等。
淮安市钦工镇的淮安辰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大诚的营养土”等多家自营网店,其“原料”来源更为复杂,除了一些酒厂、食品厂污泥之外,还有电厂焚烧产生的灰渣。
为再次验证,影子调查队从这些厂区现场取样“营养土”送检,结果依然检出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超出了上述标准。

检出重金属超标的营养土样品,多呈黑渣状。
固废污泥的利用争议
低价劣质营养土充斥各大电商平台,出现了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一些优质营养土企业也苦不堪言。
一位营养土从业者任先生告诉影子调查队记者,今年1月,他就关注到低价营养土带给行业及消费者的不利影响。另一从业者介绍,其公司采用进口泥炭、椰糠椰壳、松鳞(松树皮)、珍珠岩、蛭石等作为营养土的核心原料,这些原材料来自大自然,本身是安全的。
好的营养土该如何生产?任先生介绍,将原料水分控制在60%以下,经过多次升温发酵后杀死杂菌,再翻陈化处理,通过微生物作用将不稳定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再添加椰糠、蛭石等材料增加营养土的透气透水性,这样才能生产出真正有利于植物生长存活的营养土。
但这一套流程下来,相同重量和体积的营养土,成本比部分“毒营养土”高出三倍以上,而“毒营养土”销售价格仅为他们的二分之一。
长期从事土壤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家段增强在接受影子调查队记者采访时表示,营养土应该是为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人工配制的富含养分、疏松透气且保水保肥的栽培基质。
这种基质主要成分应该是常见园土、腐叶土、泥炭土、椰糠、珍珠岩等,还需要包含腐熟的有机肥(如羊粪、鸡粪)、缓释肥、腐殖质等营养添加物。
段增强介绍,营养土的核心特点应该是养分充足,包含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质地疏松,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能避免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强,可减少养分流失,持续为植物供能。
固废污泥、建筑垃圾能否作为营养土原料?段增强认为,原则上禁止,仅特殊情况受限允许;污泥和建筑垃圾均属于固体废物,国家对其处置方式有明确的无害化、资源化路径,如污泥填埋、制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建设等;将其违规加工为营养土属于“规避合规处置、变相转移污染”,违背了固废污染防治的核心原则。
生物能源专家、国家农林生物质能工程专家组成员庄会永也表示,用于营养土、有机肥等的基质或添加剂,首先要无重金属、无其他污染,确保符合资源循环利用要求;建筑垃圾、重金属固废污泥等污染垃圾等不能直接利用,固废有关管理法规有明确规定。
段增强也认为,工业污泥(含造纸、化工、电镀等行业污泥)属于危险废弃物或高污染风险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绝对禁止直接或简单处理后作为营养土使用;城镇污水厂污泥(市政污泥)即便未受工业污水污染,也禁止作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或用于农田土壤改良,且不得直接包装为营养土销售。仅经严格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好氧发酵、重金属去除等),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GB/T23486)等标准的市政污泥,可限定用于园林绿化(非食用植物种植)。
“此外,应严格限制直接使用建筑垃圾作为营养土原料。因为建筑垃圾(如建筑渣土、废料)无机物含量高、有机物匮乏,本身不具备营养土的基本属性,且可能含有重金属、涂料残留、各种添加剂等有害物质。”段增强表示。

标准从严还是从宽的探讨
此次“毒营养土”被曝光后,一些企业搬出“挡箭牌”,认为当前营养土没有明确标准。
执法部门或因此陷入执法僵局。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就此答复称,从产品质量方面,尤其是针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方面,存在判定标准及法规条款空白。监管执法时,只能对照产品质量法关于包装标签标识等条款进行查处,对营养土重金属问题却难以定性处罚。
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则表示,当营养土原料中含一般固废时,同样没有标准作为依据来判断其是否合规。他们呼吁加快制定出台营养土产品质量标准,清晰界定营养土定义,明确营养土生产的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使用用途,有效成分含量,功能指标、有害成分及限值,生产工艺各环节对应的污染控制要求等,确保环境监管中有标准可依。
一边是执法困局,一边是健康安全的担忧。土壤改良与修复专家、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教授杨利指出,营养土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容小觑。这些污染物会经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用这些“毒营养土”培育幼苗或用于小菜园,生长出来的瓜果蔬菜及其他农产品,重金属可能超标,长期食用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消费者无法自行修复其毒性,所以应尽快推动国家营养土规范化标准出台。
营养土从业者任先生也提到,他的客户中有三成是购土用于蔬果种植,营养土的质量就直接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挂钩,行业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
段增强对比了国内外现有的一些标准后认为,应参考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制定严格的重金属限值标准,特别是对镉、汞、砷等毒性强的重金属应采用更严格的限值。
对比之后,段增强认为,我国《有机肥料》(NY/T 525-2021)标准不能用于“营养土”。
段增强建议,由国家层面制定《营养土质量安全国家标准》,明确原料负面清单,将工业污泥、建筑垃圾、电厂灰等纳入 “绝对禁用原料”,并细化鉴别方法。同时,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应分级限定重金属限值。种植食用农产品用营养土可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园林绿化用可放宽至镉≤3mg/kg,家庭养花用需标注 “禁止种植食用植物” 警示,并出台营养土生产经营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实现“原料溯源 - 生产记录 - 成品检测 - 销售追踪”,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环境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