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今年,一级市场回暖的同时,亦有近百单项目终止,背后审计机构IPO业务“战绩”如何?
界面新闻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11月5日,随着福建海创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创光电”)撤回科创板IPO申报材料,2025年以来,终止、终止撤回、终止注册的IPO单数为99家,背后涉及24家会计师事务所。
其中,天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折戟”项目最多,达到25单,容诚(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立信(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分别达到17单、9单。

界面新闻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今年A股市场已有88家企业上市,16家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了上述88家A股上市企业的审计工作。

从项目单数来看,容诚、天健分别以21单、16单居于行业第一、第二位,立信、中汇(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以11单的数量并列行业第三;安永、毕马威、中审众环(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华兴(华兴会计师事务所)、上会(上会会计师事务所)项目数量均超过3单。

从年内会计师事务所口径统计的的审计验资费用排名来看,容诚、天健两所年内收费已突破2亿元、中汇、立信、安永华明三所审计及验资费位列“亿元俱乐部”。
从上述会计师事务所IPO业务单数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审计行业该项业务的马太效应明显,行业集中度高。在该项业务板块中,容诚、天健等老牌内资所稳居行业头部,多数中小所在IPO业务上“颗粒无收”或仅1单上市项目。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安永华明、毕马威分别以4单的数量进入行业排名前五。
曾经因审计业务违规受到“资格罚”的普华永道未出现在榜单上。“总的来说,四大会计所本就不热衷于IPO审计业务。对这些机构来说,这属于高风险、低收益业务。”审计行业资深人士杨军(化名)在受访时点评认为,“IPO审计业务是比较集中的,受罚暂停业务的几家,在过去本也不算是IPO做得多的。”
从收费金额来看,随着IPO一级市场转暖,2025年以来,新上市公司的审计和鉴证费用已超过了2024年全年。
界面新闻综合IPO企业招股书统计,2025年以来,审计行业该项费用总计收取约为126256.97万元;而2024年全年,22家会计师事务所为100家新上市公司IPO提供了审计服务,审计和鉴证费用共计约为115260.62万元。
政策方面,随着《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5年2月15日起施行,审计机构分段收费开始实施。从年内多数IPO企业招股书来看,其中发行费用一栏中均提到,“考虑服务的工作要求、工作量等因素,经友好协商确定,根据项目进度支付。”
上述《规定》中明确,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可以按照工作进度分阶段收取服务费用,但是收费与否以及收费多少不得以审计结果或者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结果作为条件。
此外,今年7月1日,财政部印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正式施行。其中对会计师事务所“或有收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其中,明确禁止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审计服务,避免损害审计独立性。“或有收费”常见形式,即是所谓的“上市奖励费”。
上述业内人士在受访时点评称,“去年中注协等下文,要求不能IPO搞‘或有收费’,收费不能和是否IPO挂钩,即审计收费是基于风险、投入等,而不能根据公司是否上市。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捆绑利益,太容易诱导审计舞弊了。明确禁止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审计服务,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损害审计独立性。”
深圳大象投顾相关人士指出,IPO中介机构分段收费对于审计机构而言,能够增强独立性与积极性。同时,降低经营风险,可将风险分散到各个阶段,即使项目最终失败,也能获得前期阶段的费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收益,降低因企业上市失败而颗粒无收的风险。
“企业可按项目进度支付费用,避免前期过度支付或后期因上市失败造成巨大损失,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减轻了资金压力;也能够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在分段付费过程中,企业有更多机会和理由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促使中介机构更好地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