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IP作为城市文化高度人格化、人设化的凝练,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钥匙”。
南通报业在参与启东城市IP打造与传播过程中,以启东为起点,“走读”上海崇明、江苏吴江、浙江慈溪、福建福清四座区位类似、体量相近的城市,探寻其IP“破圈”绝招背后的共性密码。
“宝藏城市”的突围之路
上海长江隧桥架起崇明与市区的诗意联结,凭借独特生态资源,崇明已成为长三角热门宝藏目的地。

上海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秋冬季节的水杉树林。视觉中国 图
绿树成荫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5A级景区西沙明珠湖景区湿地资源丰富,近年节假日入园人数持续攀升。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3天日均客流超1万人次,全岛26家A级景区假期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位于崇明岛东南端的瀛东村,是历经多轮围垦、向长江“讨”来的村庄。村支书卫生舟眼中,近年崇明变化翻天覆地,打卡点遍布全岛:去庙镇喝咖啡、建设镇住民宿、堡镇看江上落日,不胜枚举。更让他自豪的是,以瀛东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典型不断涌现。这些村庄凭借农耕文化、渔家文化深受游客追捧。瀛东村也成功跻身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东太湖畔、地处苏州最东南的江苏吴江,河湖密布、水韵十足,涌动着蓬勃的文旅消费活力。今年7月20日晚,“苏超”常规赛苏州队VS镇江队的“第二现场”——苏州湾文化中心,“唐寅微醺节”灯火璀璨、人流如织。苏州湾影城IMAX、宋锦文化艺术空间等十大主力场馆,构成集书香、年轻态与烟火气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地标。今年上半年吸引游客突破110万人次。文旅热潮并未局限于苏州湾,央视数度聚焦游人如织的同里古镇,展现光影中的唯美江南,让观众感受“世遗+非遗”的双重魅力。
从长三角望向闽越大地,福建福清地处闽江入海口,与启东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建港历程。这座福州下辖的小城,以“三福之地,世界侨乡”城市IP闻名,处处有文化、满眼皆山水,深受全球游客青睐。利桥古街、石竹山景区、龙江两岸等地,每天来访古、赏景、度假、寻味的游客络绎不绝。
IP密码:特色内核铸就独特标识
谈及崇明、吴江、慈溪、福清等小众城市,你会想起什么?
是东滩湿地上空的白鹭、桨声灯影里的江南浪漫,还是杨梅的鲜甜、侨乡的乡愁?答案或许不同,但这些城市的走红,都离不开个性鲜明的城市IP。国际生态岛、江南水乡、秘色瓷都、世界侨乡……城市IP如同“文化芯片”,融汇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资源要素,让城市因独特身份标识而熠熠生辉。
崇明作为中国第三大岛,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净土”。对上海而言,这里既是城市喧嚣外的宁静绿洲,更是不可替代的未来生态战略空间。“世界级生态岛”的定位承载重托,对应的IP更成为宝贵财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每吸一口都是养生”,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导游这样向游客介绍。西沙明珠湖景区的实时空气质量大屏显示,我们到访当日PM2.5浓度仅13微克/立方米,这样的生态优势对长三角的访客极具吸引力。

浙江慈溪鸣鹤古镇风光。视觉中国 图
慈溪是久负盛名的中国杨梅之乡,“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苏东坡的盛赞道尽吴越杨梅的底蕴。慈溪杨梅人工栽培历史超2000年,自1989年起,每年6月28日举办杨梅节,数十万游客从各地赶来吃杨梅、评杨梅、看大戏,杨梅成为慈溪的流量密码。近年,杨梅节叠加演唱会、音乐节、半马等元素,整合农业、美食资源,推出系列“慈溪味道”活动,火爆到“一票难求”“一房难求”。
“凡有华人处,就有福清人”,“侨”是福清最亮丽的特色。简称“融”的福清,现有海外乡亲约160万人,仅印尼就有近70万融籍华侨。将“侨乡”作为核心城市IP,凝聚侨心、发挥侨力、打好“侨牌”,成为福清持之以恒的重点工作。
“泼天富贵”:流量转化的长效之道
流量来了,关键要接住。
对段位相对较低的小众城市而言,爆红出圈无异于“泼天富贵”。而我们走访的城市,各有妙招接住这份“富贵”——它们早意识到,冷门不等于冷清,知名度低不代表吸引力弱,只要未雨绸缪、极致体验,就能撬动文化与市场的双重杠杆。
今年5月25日,2025光明田原IRONMAN70.3上海崇明站顺利完赛,这是该项全球顶级铁人三项赛事时隔5年后第三次落户崇明。赛事期间,数百名境外职业高手驻岛10多天备战,1300多名参赛选手多携亲属团“跟着赛事去旅游”;“崇明好物”“光明好市”集市热闹非凡,全区宾馆酒店平均出租率显著飙升,“光明田园”周边民宿出租率高达90%以上。以体育赛事引流量,转化为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增量,已成为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推动文旅商体农展深度融合的标配。

福清航拍利桥古街全景。视觉中国 图
利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福清中心城区仅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民居聚集区。2020年福清启动利桥片区整治工程,2024年当地首座观光步行桥吉桥建成,将街区南北景点与龙江两岸商业串联成线。如今,福清侨乡博物馆→利桥古街→福清华侨公园(林绍良陈列馆)→龙江桥的“华侨寻根之旅”正式定名,成为文旅新亮点。
这些案例证明,非传统旅游城市要赢得“泼天富贵”,核心在于擦亮特色。特色是城市IP的灵魂,有特色就能“以小博大”,让小众变身“大众”。
启东样本:出圈背后的长期积累
启东的出圈看似偶然。2024年盛夏,近千名游客聚集黄金海滩迎接海上日出,“启东日出赶海”话题迅速在网络发酵,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相关笔记搜索量超10万+,那个夏天数十万人慕名而来赶海追光。

启东海岸线。视觉中国 图
启东的出圈实则必然。2000年元旦,启东因迎接新世纪“江苏第一缕阳光”成名,成为有知名度却不红火的宝藏小城。凭借“三水交汇”的地理优势,启东多年来深耕“追光之城”与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全方位升级景区、持续举办特色活动,以吕四海鲜的鲜美与大江入海的壮阔,逐步积累文旅势能,“日出江海,梦启东方”城市IP也随之出圈走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旅游资源相对欠缺的区域,只要正视差距、补齐短板,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像启东这样的出圈城市定会越来越多。城市IP的打造没有捷径,唯有精准定位、持续耕耘,才能让“爆红”沉淀为“长红”,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