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丨五年规划如何推动旅游业发展?

亿通速配 万生优配 2025-11-02 8 0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既定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一部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接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历史,也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读懂了五年规划(计划),就读懂了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也就读懂了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等系列专栏后,2025年10月起,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专栏,推出30篇理论普及文章,以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主线,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

今天的关键词是:旅游业发展规划。

2025年10月17日下午,北京天空放晴,天坛公园祈年殿景点游人如织。视觉中国 资料图

【本文摘要】

发展好旅游业,对于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从“七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总共编制了8个旅游业五年规划,推动我国迈上世界旅游强国之路。

当前,旅游已经融入广大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日常选项。202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我国从“七五”计划开始编制第一个旅游业五年规划。到“十四五”规划,总共编制了8个旅游业五年规划,推动我国旅游业实现由小变大、从弱渐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从“七五”计划开始,旅游业五年规划成为五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七五”计划中,旅游作为专门一章,第一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6年,我国出台《全国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2000)》,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定位。作为旅游行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以“七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为重点,提出到200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九五”计划将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的第一位,计划中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等新兴产业”。1996年出台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第三个旅游业五年规划,规划我国旅游业到 2000年占GDP 的5%,2010 年达 8%,成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也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2016年,《“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这是第七个旅游业发展五年规划,也是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专项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计30余处直接提到“旅游”字样,涉及面比之前的五年规划更广,体现出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更强的关联性。2021年出台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展望2035年,提出“基本建成世界旅游强国,为建成文化强国贡献重要力量,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4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同比增长14.8%。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5.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入境游客13190.2万人次,同比增长60.8%。其中,外国游客入境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5.5%。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0%。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我国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