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船”合并后首份财报:中国船舶前三季营收超千亿元,净利增长115%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29 2 0

中国船舶发布“两船”合并后的首份财报。

10月28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SH)发布第三季度报告,业绩创历史新高。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47.63亿元,同比增长4.76%;归母净利润为20.74亿元,同比增长97.56%。前三季度实现营收为1074.03亿元,同比增长17.96%;净利润为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

财报指出,营收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同比提升。利润增长主要由于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此外,公司参股联营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财报提及,此次中国重工纳入中国船舶合并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本次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追溯调整了前期会计报表。

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去年9月,中国船舶发布公告称,与中国重工(601989.SH)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公告此前指出,本次重组将解决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之间在总装业务领域的同业竞争问题,整合融合科研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推进各成员单位专业化体系化协调化发展,实现深化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今年9月12日,中国船舶披露《关于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实施结果、股份变动暨新增股份上市公告》,前述交易涉及的换股已完成,公司总股本由44.72亿股增加至75.26亿股。9月16日,上述新增股份上市流通。

船舶总装作为中国船舶集团军民船业务的核心业务,主要由分属原两大集团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承担。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经过多年发展深耕,均形成了涵盖船舶制造、船舶维修、机电设备等船舶总装全产业链生产制造体系。

前述交易是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当时,根据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原本分散于两个上市公司的资产、订单、技术力量等资源汇聚至一个更为强大的“资本容器”中,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

对于最近半年的订单情况,10月27日中国船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指出,目前,公司订单饱满,在现有船队船龄老化以及全球航运脱碳转型的结构性变革等因素驱动下,对公司新接订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公司也将密切研判市场走势,把握市场特点规律,强化市场开拓。

对于中国造船市场前景,中国船舶此前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指出,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处于发展新周期,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造船工业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展现出充分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

中国船舶当时还指出,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多项海事业绿色发展规则规范支撑绿色船型订单需求,推动船舶工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和绿色新船型的研发储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产品产业发展升级;交船任务显增,生产迈入提速发力期,对公司管理运行、生产资源整合统筹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深海科技政策的推动下,围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深海技术装备的需求将会被激发,我国造船业有望在传统产品研制能力基础上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截至10月28日收盘,中国船舶(600150.SH)股价报36.62元/股,涨0.19%,今年以来涨2.67%。自去年9月3日公告两船合并事项至今,中国船舶股价跌超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