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之旅:我们为什么愿意为一只鸟翻山越岭?|“不基础”旅行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10-04 2 0

文|肖一之

到二王庙售票处已经快9点了,赶紧买票入园,一手抱着望远镜一手举着相机,小心地沿着台阶快步而下,走到一段台阶拐弯的平台,看到栏杆旁相机如林,长枪短炮摆开了阵势,心里松了口气。到地方了。没错,这次都江堰之行目标非常明确,访古观景吃美食统统都靠边站,80块门票要换的绝妙体验就在这个平台前的树上。

一共有三只,都是棕色羽毛里带黑色细纹的大鸟。母鸟远远地栖在柏树上睡觉,大一点的幼鸟在岩下一棵银杏树上,而更小的幼鸟就站在离栏杆三米远的女贞树上。大多数时候三只鸟都没什么动静,母鸟最多半睁开一只眼看看周围,偶尔老大老二两只小鸟会转头四处看看,甚至还会扑腾一下翅膀。只要鸟一动,围观的人群都会好一阵骚动,“动了动了!”快门立马声响成一片。其他路过的游客也会停下来打量这一群明显和景区氛围格格不入的人,然后只要眼神不太差,都会看到女贞树上的小鸟。

“你看树上有个猴子!”

“不是猴子,是鸟。”

“这么大的鸟,啥子鸟哦?”

一群观鸟人里总有忍不住的,插话说:“这是黄腿渔鸮,是种猫头鹰。”

黄腿渔鸮

对,看的就是黄腿渔鸮。用望远镜看一会,再换相机拍几张照,再换回望远镜,如是一个小时之后方才心满意足地拾级而下到二王庙,拜一拜川主,然后准备下到鱼嘴,不光是想看都江堰的水利奇观,也想看看能不能找到鹮嘴鹬或是褐河乌。总之目的只有一个,看看任何在华东不常见的鸟。

如果你也是观鸟人,你会明白这种只要交钱就能看到的快乐之旅有多大的诱惑。看猫头鹰应该是观鸟人都无法抵挡的诱惑,更何况黄腿渔鸮虽然分布广泛,但实际上却并不多见,平时都隐匿于远离都市的深林山溪旁,不跋涉一番实在难以一睹鸮容。今年春天在都江堰二王庙繁殖的这对黄腿渔鸮却是交钱就有,来了都不白来,让人实在是无法不因为它们专程跑一趟。

假如你因此对观鸟之旅心动了,或许还有些事情得告诉你,来了都不白来其实算不得常态。鸟人们说的“推鸟”,也就是专门跑一趟找某一种自己还没见过的鸟,更多是去几趟空军几趟。如果要给观鸟之旅写个简介,这趟旅行大概是这样的。该行程的热门景点能不能看到,不好说。它可能会大大方方地迎接你,也可能在你到达之前几分钟刚刚飞走。途中餐食主要是户外自热食物或者便利店面包,佐以保温杯里的咖啡就是顶好的一餐。安全一般是没问题的,但恐惧蛇虫鼠蚁的人最好还是先心理建设一番。至于作息时间嘛,既复古又新潮,日出而起,日落却未必就息,或许晚上还得打着手电筒夜观一番。交通工具多半无法覆盖全程,总得有下车徒步的时候,日行2万步是家常便饭。最要命的是,在出门之前还得饱读图鉴,熟记野外辨认特征,得知道如何化鸟为雀鸫莺鹪鹛雕鸮鹳鹤鹬……

出门观鸟

然而快乐却也是真快乐。虽然看起来只是在散步,但鸟人的散步和日常行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观鸟需要调用全副感官,以自己为中心延伸出一个感知的穹顶,把日常行走时所虚化的全部背景都重新拉回注意力的焦点。行走的目的不再是从一点到达下一点,眼睛和耳朵要负责的也不再只有身前身后的道路安全。林间每一声细碎的响动,枝头树叶每一次轻轻的摇晃,一切都需要伸出感知之手触碰品咂一番,这才有可能找出隐身林中的鸟。而随着一次次的搜索,整个人也会感觉越来越舒展,感知的穹顶也越来越大,仿佛源自狩猎采集者的感官系统终于丢下了文明的包袱,可以肆意大展拳脚了。有只鸟飞过!那是谁!

找到了鸟,快乐才真正开始。现代观鸟活动源自博物学研究,准确辨识鸟的种类和记录鸟的行为才是观鸟人更在意的,能不能出片倒是最不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观鸟的快乐就源自解谜。刚开始观鸟时,见一切皆新,每一次用书中鸟对上林中鸟都是刷新世界的时刻,仿佛咔嗒一声,眼前换了一副度数更准的眼镜,世界从此变得更清晰。可一迷还比一迷深。会认鸟了,那么会认掐头去尾只在叶间闪现的鸟吗?会认一刻都不消停的柳莺吗?能一眼分得清乌鹟北灰鹟灰纹鹟吗?能透过热得在相机里波涛汹涌的空气认出几百米外的芝麻点到底是什么鹰什么鵟什么雕还是什么隼吗?

铜蓝鹟

震旦鸦雀

认不出其实也不影响快乐。放弃解谜也是解秘者的乐趣。认不出鸟是谁,但总能看见鸟在干什么。肉眼看去虽然只是空中的黑点,用望远镜也只能看出个鸟形,但这并不影响翔集的群鹰霸道地占据全部视线。鹰柱,这是迁徙季的特供。集群迁徙的某鹰某鵟某隼顺着气流的道路,用羽毛的轨迹描出空气隐秘的流动之途,不需要扇动翅膀,微微调整翅膀进风的角度,用比最老道的帆船水手操帆还要微妙的擒风之术,一只只猛禽就这样在天空里描出了热空气上涌的螺旋。慵懒和刚劲,一对矛盾的概念就这样统一于浮于半空的鹰柱之中,看着它们盘旋,一时间仿佛自由变得有了形状。这样的画面,见过一次自然会一直想要追寻它。

只要鸟够多,快乐当然可以伸展到更广大之处。隆冬的鄱阳湖畔,湖水收缩碟形湖中,夏日的湖面变作草场,插旗洲的稻田里,四五千只白鹤就这么矗立在曦光里,白羽红喙统统被打上了暖光,今年刚出生的幼鹤身上还杂着发黄的羽毛,阳光一照甚至会泛红,夹在鹤群里尤其显眼。

白鹤

大部分鹤都忙着低头觅食,偶尔会有几只振翅飞起,露出翅尖黑色的飞羽,翱翔一阵重归鹤群。鹤鸣算不得好听,粗砺啁哳,否则也不会落下个鹤唳的说法。几千只鹤高高低低的鸣声一时间把湖畔变作了养鹤场。很难相信这些美丽喧闹的大鸟会陷入什么危险,但目力所及之处,这几千只鹤就是地球上白鹤种群过半的个体。一个物种大多数的个体就这样站在你的面前。每年夏天,白鹤在西伯利亚繁殖,然后乘着冷空气南下过冬,周而复始地维持着一个古老的节律,可这个节律终究敌不过栖息地的丧失,鹤,越来越少。站在鄱阳湖畔,极目四望,透过庞大的鹤群仿佛可以瞥见地球脉动的一跳,哪怕这个脉动此时已经岌岌可危,一种置身伟大之间的激动还是令人不能自已。

飞翔的鹤群

但最神奇的观鸟之旅或许还得数看见鸟的第一次。反正国庆去哪里都不免溺毙在人海之中,不妨试试看这条冷门的路线。没有相机不是问题,甚至没有望远镜也不是障碍。打开手机地图,找出一块绿地,甚至直接下楼,走到小区里,闭上眼,再睁开,换个角度看世界,把平时滤掉的一切都摆回视线的正中,不出意外,迟早会有只鸟停在枝头扭头看着你,眼神明显在问:“你是谁?”

(肖一之: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观鸟爱好者。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