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上海创造现象级热度,奚美娟田沁鑫共话合作

亿通速配 亿通资讯 2025-10-01 4 0

9月30日,可以容纳2500位观众的上海前滩31剧院座无虚席,在观众热烈依旧的欢呼和掌声中,连续演出5场的话剧《北京法源寺》落下了大幕。时隔8年再度来沪,《北京法源寺》以自己十年的口碑,在上海再次创造了现象级的热度。不仅5场超12000张票全部售罄,而且前3轮开票都是秒罄,其中最快一次52秒内就一票不剩,可谓创造了话剧开票历史上的一个纪录,真正一票难求。

《北京法源寺》上海首演谢幕合影

随着《北京法源寺》结束上海5场演出,中国国家话剧院与黄浦文旅合作推出的“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也正式落下帷幕。从7月至9月,演艺大世界核心区域连续呈现了《四世同堂》《鼓楼那些事儿》《大宅门》《直播开国大典》《北京法源寺》5部国话佳作,共16场演出,上座率达到97.8%,共有近2.5万名观众走进剧场,显示了国家级院团的艺术号召力。

“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专家研讨论坛在上海报业集团大厦举行

在上海演出间隙,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文汇报社、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黄浦文旅集团共同主办的“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专家研讨论坛也于9月28日在上海报业集团大厦举行。国家话剧院院长、导演田沁鑫和《北京法源寺》剧组的演员奚美娟、周杰、贾一平也都来到现场,和众多专家齐聚一堂。这是京沪两地戏剧文化界的一次交流,田沁鑫、奚美娟等京沪艺术家在一起回望了彼此的合作和碰撞,也探讨了“中国式演剧观”等专业深度话题。

奚美娟:十年合作,不仅有友谊和敬意,还有观念的碰撞和融合

“我必须要把我的身份第一次强调一下,我是国家话剧院《北京法源寺》剧组的特邀演员,我自己的单位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是前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

论坛上,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以这样一句自我介绍做了开场白。作为《北京法源寺》中慈禧的扮演者,奚美娟在这一次上海演出和研讨会上交织着多重身份,这让她感慨此次演出京沪联手的特别意义,更联想起曾经北京和上海两地戏剧界合作的往事。

“我想到黄佐临先生,曾经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过《伽利略》。传统上,北京、上海的国家院团经常有一些合作,黄先生是作为导演过去,而我这次是因为跟田导的一种渊源,参与了这个剧组。”

奚美娟

奚美娟和田沁鑫的渊源始于1993年,当时的北京国际小剧场展演,奚美娟演出《留守女士》,还在中戏导演系做学生的田沁鑫逃课来看这个戏。当时田沁鑫就想,将来要跟这个女演员合作。

奚美娟说,2015年3月,她接到了田沁鑫的电话,邀请她来参加《北京法源寺》,而慈禧是这部剧第一个定下的角色。“我们自那个渊源之后就成了朋友,当时的朋友有点君子之交淡如水,她每次来上海演出,基本都会邀请我看她的戏,我们俩就认识了。但有幸参与了田导的《北京法源寺》,是真正合作的开始。也是一次京沪戏剧界的合作。”

《北京法源寺》剧照

在和《北京法源寺》结缘之后,奚美娟陪伴这个剧整整10年,这部剧也成为她这10年间最重要的一部舞台剧作品。谈及这部作品的创作,奚美娟有颇多艺术上的思考。她说,“这部戏对演员综合能力是一种非常大的考验。我们以前是演现实主义、学现实主义的表演,学斯坦尼出身的。我们遇到了田导这样一部戏,包括田导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导演,我们怎么用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去呈现?”

“十年来,逐渐体会到中国戏剧的表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与田导一起工作的过程,互相尊重与重新发现了各自的风格特点,还有彼此的敬意。这十年通过合作,产生了不光是友谊,还有彼此的敬意,以及观念的碰撞和融合。”

奚美娟最后感慨,田导是非常重视观演关系的导演,“我认为《北京法源寺》在田导的演剧方式、体现呈现方式总体的推动下,呈现成为今天这个样式,和观众全方位形成了融合的密切的观演关系,这是特别让人开心和感动的。”

田沁鑫: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希望把更多中国戏演到上海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导演田沁鑫回望了自己和上海的不解之缘,并感慨,“我一直把上海当作我的第二故乡。”

田沁鑫

对于时隔5年重启“国话上海演出季”,并和黄浦文旅深度合作,田沁鑫说,“我们再度回归上海,国家话剧院进行充分准备,拿出了5部大戏,百年跨度,用五部戏去了解中国百年的奋斗史。我们对上海充满着敬意。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国家话剧院要做文艺方面的贡献。助力演艺之都的发展,我们是在所不辞,也义不容辞。希望2026年有更好的剧目演到上海来。”

谈及此次来沪包括《北京法源寺》在内的几台剧目,田沁鑫再度说起了她提出的“中国式演剧观”,“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我们如何昂扬和自信地讲述好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国际大艺术节、戏剧节上,中国还是缺席的,我们国家话剧院有文化责任创造中国故事。我们还在实验探索过程中,需要优秀的演员能够理解这样一份认识,共同完成这个理论构建。”

田沁鑫还说,“即便我们做现代戏,也要一看就是中国人在做戏。我们要把这些作品不断演过来,和上海共同探讨。”

《北京法源寺》剧照

此次国家话剧院的几部作品,尤其是受到观众追捧喜爱的《北京法源寺》,引发了很多专家的深度探讨。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北京法源寺》是21世纪原创的新经典。“10年前我看了《北京法源寺》,当时我激动无比,可以说10年以后我去现场看,这种冲击、这种感染,没有任何丝毫的减弱,经过10年时间的洗练、淘汰,依然保持了它初始的魅力,我可以断言它可以作为21世纪中国话剧的一部经典保留下来。”

《北京法源寺》剧照

在研讨会上,毛时安提出,“我们身处一个比较轻飘的时代,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还需不需要严肃戏剧?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离严肃越来越远,越来越不喜欢严肃。而在这个时候,田沁鑫以她的严肃戏剧赢得了尊严和尊崇,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

毛时安感慨于2500人的剧场观众满坑满谷。“国家队是干什么的?国家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民营院团,一般的地方级的院团,要有示范性,要有自己的艺术探索,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次国话以兵强马壮、军旗招展大展示,再次以严肃戏剧赢得了上海的观众,征服了上海的观众。”

《北京法源寺》上海演出现场,2500人剧场座无虚席

黄浦文旅集团总经理夏锋介绍,本次演出季是国家级文化资源与地方文化集团深度融合的实践,实现了市场叫座、观众叫好;文旅赋能、商旅联动。而演出季落幕之后,紧随其后的“CNT现场”高清戏剧展映季将让优秀舞台作品突破时空界限,以数字形式延续舞台生命力,包括《青蛇》《生死场》《赵氏孤儿》《狂飙》等9部佳作将在上海上映,为文化消费注入新生态。

高清戏剧展映季将在国庆期间持续

田沁鑫表示:“未来几年,国话上海演出季会持续举办,这是我们的决心,也是和上海的约定。国家话剧院还计划与黄浦区共同打造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四季,期待青年导演们的参与,也期待更多戏剧观众支持青年创作群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