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主创挑大梁,昆剧《归鸿赋》为年轻一代提供原创舞台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09-21 3 0

“昆曲的原创戏不好排。我们这次的编剧导演都是自己剧团的80后,我们整个剧组80后、90后占了70%,是非常年轻的一支创作力量,虽然我们内心也是忐忑的,但是我们今天先交一份作业,这份作业浓缩了上昆人对昆曲之热爱,也是一部用心的精良之作。”

9月20日,上海昆剧团的原创新作《归鸿赋》在逸夫舞台首演。演出前夕,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了这部打磨十年的作品的台前幕后,并感慨说,“我们上昆也很久没有出原创新作,我们有好的演员,但缺少好的剧本。昆剧培养演员难,但培养编剧更难。昆剧虽然有经典和传承,但原创不能丢,也需要有时代新作。那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培养自己的创作力量,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和舞台,陪伴年轻人一起成长。”

此次上演的《归鸿赋》是上海昆剧团2025年度重点打造的原创剧目,全剧以嵇康为主人公,塑造了“竹林七贤”的文人群像,讲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坚守。不同于昆曲传统才子佳人戏,这部剧主要角色几乎都是男性。上海昆剧团梅花奖得主吴双领衔主演,并特邀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严庆谷跨院团合作,净行、生行、丑行成为全剧挑大梁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创作以上海昆剧团本团力量为主,起用以上海本土为主体的中青年主创,编剧、导演由上昆编剧俞霞婷、导演俞鳗文担纲。两位主创都是80后。

编剧为了这个剧本打磨十年,在其2015年创排的昆剧小戏《嵇康打铁》基础上进一步创作而成。剧本以笛声、雨声、酒声、铁声、雪声、琴声、雁声作贯串,尤其“琴声”一幕还尝试融汇荒诞派手法,在虚实之间由嵇康自白心声。

导演则为这部作品寻找最合适展现魏晋风骨昆曲的舞台表达。诸如传统曲牌与《广陵散》古琴元素的融合,形成了“丝竹与金石交织”的听觉层次。舞美以写意笔锋取代写实竹林,内心外化的灯光语汇,服饰在保留魏晋形制的基础上昆曲化以及复古道具共同完成了一个虚实相生的二度世界。剧中主题歌《归鸿》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古朴悠扬,贯穿全剧,在结尾配合“竹林七贤”群像吟唱,更是点燃剧终气氛高潮。

除了两位主演,上昆年轻一代多位80、90后演员也都参与了这部原创大戏。其中,张伟伟扮演了向秀、倪徐浩扮演王戎、胡维露扮演钟会、周亦敏扮演红儿。

谷好好介绍说,在全剧组排练过程中,每个演员都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希望在这个舞台塑造属于自己的人物。“我们这个戏剧本改了20多稿,经常从早上九点排练到晚上六点,从最初两个半小时的初稿,到今天首演两小时的版本,中间经历了很大幅度的修改和推倒重来。在这个过程中能看到大家这种创作的积极性,也看到了原创带给大家无限的可能性。”

“这部作品凝聚了创作团队与众多专家的心血。我们不仅见证了一部原创作品的诞生,更见证了本土青年创作团队的蜕变与成长。虽然《归鸿赋》还在路上,还需要不断修改,但相信观众能从舞台演绎中感受到这批青年戏曲人的匠心与深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