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校长寄语新生:拒绝非黑即白的标签化思维和言行

亿通速配 亿通速配 2025-09-16 2 0

“青年的朝气和冲劲,常在非常之际开辟人类的新纪元。”钱旭红说,“我们即将、甚至正在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无人区,而青年学子们在无形之中肩负起了民族的希望、文明的希望、人类的希望。”

9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在闵行、普陀两校区分别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作了题为《智慧分子,未来文明的新青年!》的讲话,寄语1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本硕博新生。

9月16日,校长钱旭红在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上讲话。本文图片均为 华东师范大学 供图

作为“前辈师长、曾经的青年”,钱旭红表达了四点具体的希望。

第一,明辨大势、践行大道。“急速发展的技术正在改变社会形态,过去很多行之有效的、屡试不爽的、甚至天经地义的理论、方法、模型、实践正面临失效、颠覆或者重启。传说中的那个未来,似乎已经到来。”钱旭红谈到,身处巨变,一切皆有可能。纷扰中,必须明辨大势、践行大道、以得道多助,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和希望。

第二,拒绝空心、自赋使命。“每个人,都很渺小、微不足道,但每个人的诞生都是不可替代的奇妙。”钱旭红告诉大家,每个人需要用一生不断去探索、验证、感悟那平凡中的伟大、肩上的使命神圣。“建议大家每天做一件渐进的、恒定的事情,在不经意间、在忘却偏执和妄欲之余,你终会对自己的使命恍然大悟。因此,请大家从今天开始,就制订一个粗略的自我规划,不断优化、长期自悟。”

第三,担当智慧、塑造文明。钱旭红认为,相遇在大变革时代,是一种幸运。而大学“不能培养会被AI和机器人所替代、淘汰、鄙视的人形检索机器、网络知识分子、知识复印机、思想刻录机、狭窄的专业工具人。我们要重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的独立思想者、开拓者、实践者等能驾驭AI的新型人才。”他希望,在校期间,同学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文理工的交融,以及主修-辅修-通识的一体,进而成为一专多能、跨界超能的“”型人才。

第四,自由健全、从容幸福。钱旭红说,真正的智慧是拒绝非黑即白的标签化思维和言行,建议大家善待复杂性,理解“混沌”与“不确定”,拒绝僵化认知,保持审慎与开放性的平衡,进而达到与道合一的生命境界。

9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举行。

【以下是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发言全文】

亲爱的2025级同学们:

大家好!

祝贺大家脱颖而出,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在这里,你将发现更好的自己。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欢迎你们的到来!

校园是社会的灯塔、晴雨表和瞭望台。校园外,此起彼伏的加速巨变扑面而来,诸如:冰火两重天的气候剧变、老多幼少的人口重构、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颠覆、战火纷飞的全球政经等。校园内,学习模式的巨变也正在发生,感谢你们给校园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血液。

世界多变多样,生活多姿多彩。生命的血液,不仅有红色,还有绿色,更有蓝色(即血红蛋白、血绿蛋白、血蓝蛋白),它们一起组成了缤纷的生命世界。而在这世界中,最为珍贵的是生生不息的青春热血。

走出困境、引领发展,就得激活青春活力!相信青年、依靠青年、为了青年,未来的希望在青年。青年的朝气和冲劲,常在非常之际开辟人类的新纪元。历史使人明智,勇担使命的青年需要知晓,历史的列车是变革与复辟、进取与倒退、和平与战乱、幸福与苦难等车厢的复杂组合、变形重演。要跳出祸兮福兮、成王败寇、治乱兴衰的行驶惯性,就必须服膺真理大道,跃升学习生涯和人生旅途,成为能引领民族和人类发展的一代新青年!

今年是先辈用血泪赢得的抗战胜利80周年,不能忘记,我们脚下每寸土地,都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守护之地。纪念是为了人类向善,以便世世代代铭记,人有“善恶二象性”。这世界终有好人、也终有坏人,抑恶扬善,人类才不至于沉沦。战后半个多世纪,记忆犹新的人们通过克制和敬畏,勉强维持脆弱的和平,而今许多人早已忘却了战争的残酷,不问左右,各奔极端,暴力再次成为解决问题的利刃。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我们国家在压缩的时空中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奇迹,急速走过了农业、工业、信息社会,正在跨入智能社会。百年来那些曾被世人奉为灯塔的国家,已先后崩塌或者失去光芒,我们即将、甚至正在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无人区,而你们无形之中肩负起了民族的希望、文明的希望、人类的希望!

在此之际,我作为你们的前辈师长、曾经的青年,代表学校,以“智慧分子,未来文明的新青年”为题,和大家谈几点具体的希望。

第一,明辨大势、践行大道。

2025年是国际量子科技年。急速发展的技术正在改变社会形态,过去很多行之有效的、屡试不爽的、甚至天经地义的理论、方法、模型、实践正面临失效、颠覆或者重启。传说中的那个未来,似乎已经到来,这些包括黑灯工厂、灯塔工厂、人形机器、脑机接口、低空经济、星际探索等,同时也有它的副产品,如零工就业、消费降级、AI导致的失业、认知颠覆、永生困惑等等,随之而来。

身处巨变,一切皆有可能。纷扰中,必须明辨大势、践行大道、以得道多助,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和希望。从学科的角度讲,人类正进入文理工交融的社会,所需要的也将是超学科贯通的人才。碳基文明(人均碳源消耗量)、硅基文明(人均硅晶消耗量)、磁基文明(人均强磁消耗量)可能是人类文明拾级而进的台阶。以前沿+、超限+、AI+、量子+、生物+为特征的科技浪潮会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刷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固步自封,就会事倍功半;如早有准备,必将事半功倍,“无为无不治,无为无不为”。

第二,拒绝空心、自赋使命。

数十年的实践表明,体育学系的同学几无抑郁,这得益于他们经常的身心锻炼。我们先人早已知晓“致虚极、守静笃”。从去年开始,每年将有世界冥想日(12月21日)。如今,量子冥想已成为某些大型跨国AI公司的图腾标签。锻炼身心的冥想,能让你和自己灵魂默语、和宇宙脉动对话,能帮助你远离自闭自伤;能让你静心中善观世界之变、身边之变,让你远离抑郁,拥有创造力、永葆身心健康。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者,要警惕,对等的艰难可能蛰伏在前;心意潸然、童年多舛者,要切记,作践自己的未来或者他者的生涯医治不了缺憾忧伤。如能以服务求发展,将自己打造成如同核聚变的小太阳,真能温暖自己、温暖四方。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度过的分秒之间,体现在从周边获得的天地感悟和觉醒的使命担当。每个人,都很渺小、微不足道,但每个人的诞生都是不可替代的奇妙:来自不同星辰中的原子,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试错和磨难组合,才形成、幸存下了你我以及我们的思考和创造。

有人说,人类归属宇宙,宇宙用人类去理解和探索宇宙自身;可见,我们每个人需要用一生不断去探索、验证、感悟那平凡中的伟大、肩上的使命神圣。

有了使命的加持,就能超前布局,进而在人生旅途上,动之于未来,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世事的变化规律,有加数、乘数、减数、除数,更有指数。自然界指数级的变化常常是最初静悄悄、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随后是惊天动地,一飞冲天。所以每个青年人都要学会长期思维、长期忍耐、长期积累,在萌芽状态早做准备。“三生万物”建议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应准备多个预案,在实践中时刻调整优化取舍,进而乘风而起。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道。建议大家每天做一件渐进的、恒定的事情,在不经意间、在忘却偏执和妄欲之余,你终会对自己的使命恍然大悟。因此,请大家从今天开始,就制订一个粗略的自我规划,不断优化、长期自悟。

第三,担当智慧、塑造文明。

相遇在大变革时代,是你我的幸运。知识型、专家型、技能型的人才有很多很多,而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青年英才却少之又少,胸怀世界又有家国情怀者则凤毛麟角。我们的大学不能培养会被AI和机器人所替代/淘汰/鄙视的人形检索机器、网络知识分子、知识复印机、思想刻录机、狭窄的专业工具人。我们要重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的独立思想者、开拓者、实践者等能驾驭AI的新型人才。

有人说,人工智能可以全知全能、不厌其烦、不知疲倦,教师和医生将最先被AI所取代。事实上,人类的情感、陪伴、引导、激发、关爱等不会过时并永远在线。应对巨变,我们需要实现从知识、能力,到思维、精神、价值层面的量子跃迁,以超前于AI。“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培养专家,更要培养文理工兼通的大师!因为你们不是社会的沙石砖块、工具人猿,你们必将成为AI时代的不可替代的新民,你们是文明之师、智慧一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校期间,你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文理工的交融,以及主修-辅修-通识的一体,进而成为一专多能、跨界超能的“”型人才。

第四,自由健全、从容幸福。

素养、思维、精神的自由健全发展,才能塑造出有趣的灵魂。恩格斯认为,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希望你们拥有形象、逻辑、批判、创造这四元一体组成的卓越思维基因,这将是你避免偏科缺陷和教育伤害的秘籍宝典。

老子的“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描绘了得道者的自由全面、包容洒脱、不拘一格的生命状态:既谨慎又通达、既庄重又诙谐、既淳朴又包容、既委婉又直率。这种境界融合了原则性与灵活性、严肃性与随和性,从而呈现为顺应自然、心存敬畏、拒作高深、不肆张扬、不彰自我的样态。

真正的智慧是拒绝非黑即白的标签化思维和言行,建议大家善待复杂性,理解“混沌”与“不确定”,拒绝僵化认知,保持审慎与开放性的平衡,进而达到与道合一的生命境界。

希望你们从狭隘的学科专业和各种人为过度的规则约束中解放自己、道法自然,释放青春活力,实现智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同学们,百年前的旧中国贫穷动荡、经济低下之际,西方罗素等赞赏中国在人文社科领域的高瞻远瞩、独特坚守和悠久历史,不落后于任何国家,只可惜科技较为落后,不受重视。此后,李约瑟以“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提醒世人,古代中国在理工农医有系统而卓越的贡献。现如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及产业已经进入世界前茅,甚至某些引领全球,然而我们必须自我警醒,人文社科不可落后,防止被“思想殖民”而失去话语权。

同学们,你们正在见证并投身改变世界、塑造未来的伟大洪流,在中国的航天、高铁、无人机、光伏、电动汽车、人工智能之后,又有一个新的领域正在全球崛起,那就是中国创新药物,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也作出了贡献,你能看到刘明耀、章雄文、李洪林等教授的身影。当然,我们更希望在以后的文明贡献叙事中,能看到你们的奋斗足迹、善行无迹。

同学们,你们是新文明的智慧青年!你们不仅仅是代表过去的“知识分子”,更应该是代表未来的“智慧分子”。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已经过去,“思维才是力量”的时代已经到来,你们将在大道真理的指引和加持下,与AI共生、并跑、最终实现领跑,创造出人类新的未来。

最后,祝愿大家在华东师大学习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