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之上”和“读报纸的人”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09-14 1 0

9月12日,“张子康、陈侗双个展”在地处上海陆家嘴的大华艺术空间对外展出,展览涵盖张子康延续“边界之上”理念的最新绘画系列,以及陈侗将绘画、文学与生活空间融为一体的“读报纸的人”。

两位艺术家都做过出版、当过大学老师,以策展人或作家的身份为人知晓,此次他们以艺术家的身份,以丰富的媒介语言,试图诠释“水墨”里的中国精神。

张子康(右)、陈侗在展览现场

张子康:在边界之外重构图像

作为知名美术馆管理者、策展人、艺术家和博士生导师,张子康在展览中带来《众生》《吸引》《漂浮》《望》《聚变》等九件新作,延续其“边界之上”系列的核心理念。这些作品凝结了他长期的艺术思考:以黑、白、灰和土黄色勾勒出模糊而游移的视觉世界,画面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不断徘徊,人物的边界逐渐消隐,形象在流动与重组中探索新的可能。

展览现场,张子康“边界之上”

在创作方法上,张子康运用厚重的墨块、层叠的肌理和交错的线条,使观者在观看过程中反复经历“打破”与“重建”的过程。

展览名之所以叫“边界之上”,源于近年来张子康一直在探索的绘画边界的界定。虽然张子康在美院学过绘画,但他并不希望按学院教学框架进行创作,“想打破框架,得找到自己的连接点”。而美术馆运营者、策展人、以及出版行业的经历,让他在创作中更注重思考历史脉络,以及历史与当下的创新连接。

陈侗:在绘画与文字之间描绘日常

作为教师、艺术家、出版人及批评家,陈侗始终活跃于文学、艺术与文化空间的交汇处。

展厅中,一台小型卡拉ok机,播放着五条人的《伤心的人》,这首歌的填词便是陈侗。五条人唱着,“伤心的人啊你不要太伤心,一定要学会忘记过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唱的似乎是画中人。

展览现场,陈侗“读报纸的人”部分,一台卡拉ok机,播放着五条人的《伤心的人》

而此次展览放弃原本“伤心的人”,选用“读报纸的人”作为新主题,考虑到利用报纸创造阅读上的双重形式。

展览的核心是一组以2008年《参考消息》为载体创作的21幅水墨宣传画。报纸上的图像被裁去,标题亦以白粉覆盖,却依稀可辨。观者在观看与阅读之间不断切换,从而被迫重新审视原本习以为常的经验。

陈侗“读报纸的人”,展览现场

在创作中,陈侗去掉报纸上的标题、图片,只保留正文,以此强行让读者关注报纸的文字。当“新闻变成作文”,让人切实感受到过去的痕迹和时间的重量。展览同时引入装置与行为元素,呼应小说故事中的书店场景,将展览延伸至更广阔的文化语境。

陈侗“读报纸的人”展览现场

此外,展览还包括陈侗创作的一组自画像。与宣传画对公共符号的重构相比,自画像更聚焦于个体层面的凝视,呈现艺术家对自我身份与内心状态的探问。两者并置,构成陈侗艺术实践中对日常、记忆与存在的独特表述。

在陈侗看来,当代水墨概念应是开放式的,使用传统方式创作的作品可纳入其中。张子康认为,水墨的当代延展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发展,而美术史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今天我们看到水墨的精神,与中国精神其实是相连接的”。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2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