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以 “超级连接器” 角色,深度参与金融开放与中企出海 | 活力中国调研行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09-10 1 0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晓云

“我担任金融市场总经理的10年,恰好见证了201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开放举措。”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杨京如此表述,勾勒出这家百年外资银行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

9月9日,界面新闻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渣打银行作为在华连续经营167年的外资银行,渣打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更在“出海新时代”与金融开放深化的背景下,以“超级连接器”的定位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其战略布局与业务动作,也成为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的典型样本。

外滩18号 ——渣打银行百年前在中国的旧址 图片来源:渣打银行

聚焦中企出海痛点:用全球网络与本土化服务破题

“支持跨境贸易是渣打银行的DNA。” 杨京在采访中强调,渣打 “超级连接器” 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全球网络与 “一带一路” 共建市场75%的重合度——这一网络正成为中企出海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中企出海的领域已从传统基建工程,向光伏、电动汽车、锂电池、TMT等 “新三样” 及新经济领域延伸,但挑战依然突出。“企业最关心的始终是回款安全与外汇风险管理,此外,陌生的法律人文环境、产业链配套衔接也是高频痛点。” 杨京直言。

针对这些需求,渣打推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在40多个 “一带一路” 市场设立网点的基础上,超20个市场专门派驻 “中国企业团队”,提供本土化语言服务,帮助企业规避 “水土不服”;同时依托金融创新,例如允许企业通过上海自贸区账户,在“不出海”的情况下参与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以此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据统计,过去五年,渣打已累计支持超720个 “一带一路” 相关项目,总金额达1300亿美元,成为中企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金融伙伴。

图片来源:渣打银行

锚定金融开放进程:从“参与者” 到 “先行者”

渣打的在华发展轨迹,始终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同频共振。

“从债券通、互换通落地,到人民币期权、国债期货推出,渣打都是全面深度参与的机构之一。” 杨京介绍,凭借对开放政策的积极响应,渣打目前已成为内地市场牌照最全、业务范围最广的国际性银行之一,更创下多个“行业首次”:至今仍是唯一一家获得国债期货交易资格的外资银行,也是首家在上海自贸区推出挂钩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套保业务的外资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更成为渣打布局中国的“创新沃土”。杨京透露,渣打已将服务全球的 “量化分析团队” 首次落户上海,“选择上海,核心是看中这里充足的人才储备”。该团队通过数学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大幅提升了银行的交易效率与风险管理能力,这一动作也被视为渣打 “坚定投资中国” 的直接体现。

对渣打而言,中国不仅是集团网络收入的最大贡献者,更是“最重要的战略性市场”。这份定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入与业务拓展。

2022年,渣打曾宣布计划至2024年底向中国相关业务投资3亿美元,目前该投资已顺利完成。在此推动下,其在华业务版图持续扩张:广州大湾区中心实现全面运营,渣打证券在北京正式展业,合肥分行顺利开业,同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增设优先私人理财中心,服务深度与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



在可持续金融领域,渣打也明确了发力方向——宣布至2030年前调动300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融资,助力中国企业绿色转型。此外,作为进博会的 “全勤生”,渣打今年将连续第八次参会,全面展示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从业务发展到社区回馈,我们正以‘超级连接器’的姿态,更深层次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脉动。” 杨京表示,渣打对中国金融开放的未来仍持坚定乐观态度,将持续以实际行动深耕中国市场。

渣打银行答界面新闻如何看待中国资产和股市

近期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股市的步伐在加快。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达2.57万亿元,占比达2%。不仅QFII数量增长,5-6月北向资金单月净增持规模跃升至188亿美元,韩国投资者等新兴力量也积极入场,加速布局。

渣打银行如何看待中国股市和中国资产?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向界面新闻表示渣打银行在今年4月后持续维持超配中国资产的观点。

他表示自4月份起提出中国资产超配建议,这一判断并非突然确立,而是基于去年以来政策落地的直观影响政策不仅推动投资者信心转变,也在宏观数据中有所体现,上半年经济增长情况表明市场逐渐认同政策会逐步显现成效,且股市等市场的成交量已出现明显回升。成交金额上升意味着投资者实际投入增加,对后续资金面形成利好因此4月后持续维持超配中国资产的观点。

在股市层面,王昕杰主要看好三大行业方向,分别是科技、通信服务以及可选消费。

谈及看好可选消费的逻辑,他表示一是今年以来,可选消费表现并不突出,但下半年出口“抢出口”效应逐步递减,消费将成为维系经济增长趋势的重要推动力。

二是政策层面给予支撑,不仅有针对消费的有力政策,还出台了民众减负措施(如生育补贴)、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等,这些都将对消费领域业绩改善产生积极作用。

三是在消费内部,相较于必要消费,可选消费弹性更大,因此在消费板块中重点关注可选消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