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新书·2025年夏季|启功藏八股制义典籍汇刊

亿通速配 万生平台 2025-09-02 2 0

《春秋经传集解》(全二册)

(晋)杜预 撰,王勇 于天宝 点校,中华书局

《春秋经传集解》共三十卷,该书是现存首部《左传》注本,是历代学者注释《左传》的重要基础文本,具有很高的史料参考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该书注释重在疏通字词句义,特别是对人名、地名、事件、传例的注释,简明扼要,体例整饬,对准确理解《左传》的微言大义极有帮助。此次整理,所用底本为宋嘉定九年兴国军学刻本,通校本为宋绍兴年间江阴郡刻递修本、宋刻巾箱本、宋龙山书院刻本、宋刻附释音本、金泽文库本等,参校本为宋大字本、宋庆元六年绍兴府刻宋元递修本等,并吸收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经典释文》等校勘成果。

《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故宫卷》(全九函)

国家图书馆 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样式雷”是对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据统计,现有2万余件样式雷图档存世,是世界建筑档案存世最多的一种。其中,国家图书馆收藏样式雷图档近1.5万件,为样式雷图档最大的收藏单位。本书收录国家图书馆藏故宫相关样式雷图档377件,其中图样303件,文档74件。这些图档生动展现了清晚期故宫各殿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有关机构从初期构建、选址勘测、规划设计到具体施工的全过程。作为一手史料文献,故宫样式雷图档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技及清代历史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曹学佺全集》(全八册)

(明)曹学佺 著,陈庆元 编辑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学佺是晚明重要官员、学者、诗人,其著作的文献资料对于明清文学、历史、文化等领域研究有重要意义。本书是曹学佺诗文著作全面汇集、整理本,所用底本为目前传世最完整的曹学佺诗文集的拼凑本——日本内阁文库藏《石仓全集》百卷本,加以重新编辑。分为诗、文两大部份。诗集部排于前,文集部置于诗集部之后。附录曹学佺传记资料,诸家序跋、书信、唱酬赠答、集评、祭吊诗文,曹学佺年谱简编等。

《蔡桢词学文集》

孙克强 整理 编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河南大学文学院词学研究丛书”第二辑“民国时期河南大学词学名家文丛”之一。蔡桢(1891~1950年代),字嵩云,或松筠,号“柯亭词人”,江西上犹人。早年求学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经晚清四大家之一、词坛领袖朱祖谋的引导,走上了词学研究道路,颇具成就。其一是作词,蔡桢一生笔耕不辍,词作体裁多样,才与学相资,声与文并懋,意内言外,继承了常州词派的填词宗旨和家法,强调内藴深厚而出之比兴寄托。其二是词学研究和批评理论,其思想主要体现为词律理论和词法理论,既汲取了古典词学的传统智慧,又借鉴了现代学术的研究方法和理念,达到了词学研究和批评的现代高度。本书乃蔡桢词学著述的汇编,包含《词源疏证》《乐府指迷笺释》《柯亭词论》《作法集评唐宋名家词选》《论词书札》《柯亭长短句》。

《宋版福州藏:东禅等觉院与开元寺版合璧》(全一百二十册)

王颂 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

两宋之际,福州连续刊刻了两部私版大藏经,一是东禅等觉院(又称“东禅等觉禅院”“东禅等觉禅寺”“东禅院”“东禅寺”)自北宋元丰三年(1080)至政和二年(1112)三月初步完成的东禅寺版大藏经,俗称《崇宁藏》;二是开元寺自政和二年(1112)三月至绍兴二十一年(1112)二月完成的开元寺版大藏经,通称《毗卢藏》。《崇宁藏》和《毗卢藏》于南宋时期均有补刻及续刻。此两种大藏在国内已失传,仅存少数零本。目前已知日本存相对完整者仅五套而已,且均为《崇宁藏》《毗卢藏》合璧而成。本次出版,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为底本,精装全120册。该版以开元寺版《毗卢藏》4546册为主,配以东禅寺版《崇宁藏》1658册,合计6204册,收录经籍数量1454种。这部巨著的出版,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亦是对未来研究的邀约,期待更多学者深入挖掘《福州藏》的多元价值,揭开《福州藏》的神秘面纱,让沉睡千载的典籍,再度焕发文明对话的生机。

“时习文库”(全五十一种)

龙榆生 陆侃如 等注,齐鲁书社

本丛书是在齐鲁书社两套具有持久品牌影响力的丛书——“中国古典名著普及丛书”“齐鲁文化经典文库”的基础上,聚全社在传统文化出版领域多年积累之功、集全社资深骨干编辑之力,整合已有优质出版资源,精心打造的一套版本权威、名家校注、精编精校精排、方便阅读、装帧精美、物美价廉的中华经典名著普及阅读丛书。本丛书在品种分布上,突出传承性,从我国古代典籍中精心筛选51个品种,分文学类和文化类两大辑,囊括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小说中的经典著作,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在版本选择上,突出精良性,挑选完善的版本作为底本,真实完美地再现经典;在作者考量上,突出权威性,集结文史学界顶流学者,成立专家委员会把关,保证内容质量和学术水准;在阅读使用上,突出方便性,根据不同层次读者理解难易程度进行内文设计,实用易懂;在装帧设计上,突出精美性,采用纸面精装、双色印刷,整套书精致大方,适合阅读和收藏;在编辑力量上,突出精干性,由骨干编辑精编精校,成立编辑委员会保证编校质量;在技术服务上,突出融合性,部分品种增加音频或视频,满足读者多维立体体验需求。

《黄本骥〈古志石华〉整理与研究》

李静 著,三秦出版社

《古志石华》为中国第一部辑录古代墓志碑文并加以考证之专著,所录282方墓志年代跨度大,阶层广,具备较高的文化与史料价值。本书是对清道光年间知名学者黄本骥所作《古志石华》进行的首次标点校勘,所用版本为道光二十七年湘阴蒋环刻本,参校本为道光九年初刻本。前言部分对墓志发展历程、《古志石华》的成书与版本、价值与影响进行说明,整理部分对《古志石华》所收自汉至元的30卷282方墓志进行点校,附录部分详细考证了黄本骥的生平、交游与著述。本书所录墓志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为文史研究提供据以参考的原始材料。

《诗国晨曦:古今风雅话〈诗经〉》

陈炜舜 著,中州古籍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诗经》及其传播与研究的前世今生,梳理了三百篇中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择要讲解了诗的文本之体式、韵律和篇章。全书分为“追寻《诗经》的源头”“生活于《诗经》中的先民”“《诗经》的文学美”“观乎人文说《诗经》”四个部分,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以及生动、活泼且通俗的语言,对《诗经》进行全方位的导读;且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有启发的新见。

《中国古代版印通论》

李致忠 著,三晋出版社

《中国古代版印通论》从历史和理论的高度,用文献及实证方式,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印刷出版的概况,讨论了历代版印图籍的社会背景、刻印机构、刻印内容、装帧艺术和时代特色,兼及论述套印技术、活字印刷术及铜版、蜡版、磁版及泥版印刷工艺的演变过程。书末,集中梳理呈现的近百幅高清全彩书影,不仅直观展现了古籍原貌、古书之美,更让我们在学术探究之余,收获到感受古籍艺术神韵的视觉享受。

《周馥全集》(全八册)

(清)周馥 撰述,孟繁之 校点整理,黄山书社

《周馥全集》系统整理晚清要员周馥的生平主要著作,共八册,收录有《玉山文集》《玉山诗集》《周慤慎公奏稿》《周慤慎公电稿》《周慤慎公公牍》《恤囚编》《易理汇参》《治水述要》《河防杂著》《负暄闲语》《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周慤慎公自著年谱》等,并附有《周慤慎公佚文辑存》《周慤慎公遗札辑存》等珍贵资料。本次整理,以周氏家刻本《周慤慎公全集》为底本,参以影印本《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另据东至周氏家藏周馥手迹及遗篇,以作补遗。先句读,后标点,并通过几个版本的对校、互校,力图厘定脱字、衍字、误字、倒字,既方便阅读,又为研究周馥提供确凿证据。此套丛书完整地保留了周馥的治国理政思想,对研究晚清史、淮军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解开东至周氏何以成为20世纪文化家族、五世书香的一把金钥匙。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文字编》

陈松长 谢伟斌 周俊卿 主编,岳麓书社

走马楼西汉简牍为西汉长沙国康王刘庸在位时期的实用文书,绝大多数为官文书,还有少量签牌、封检、名簿等。2600余枚简牍的文字书体,既有很有特色的古隶,也有草隶或草书,还有可称之为八分隶书的汉隶,文字书体非常丰富。文字编收录的字形按照《说文解字》部首的顺序,字头取自《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第壹至肆卷的红外线图版。分十四卷、未识字、合文、符号,并附有拼音检索表、笔画检索表。是研究西汉简牍文字的重要参考书,是一本兼具学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工具书。

《日藏王勃集汇校汇考》

[日]道坂昭广 撰,凤凰出版社

本书首次将中国已佚而存藏于日本的所有《王勃集》抄本,辑校录文,包括:正仓院藏《王勃诗序》41篇、上野家藏《王勃集》卷28、东京博物馆所藏《王勃集》卷29—30及其他书物残卷(卷28《陆录事墓志》的一部分、卷29《祭高祖文》等)四部分,并利用史书、类书、总集、别集及晚清王勃集注本,对上述篇章进行字词校勘、典故考证,特别致力于用王勃其他文章中的用语及典故,以“王勃注王勃”的独特方式,深度揭示王勃作品的内在构思与前代、同代的渊源承续。此外,经日本各馆藏单位授权,将上述4类抄本文献高清彩色影印,供研究者图文对照参读,对王勃和唐代文学研究,将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世说新语》(全二册)

(南北朝) 刘义庆 撰,刘孝标 注,(清)冯舒 何煌 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是“批校经籍丛编”之一。《世说新语》批校本众多,何煌校本是现存校本中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重要的一部。本次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刻,清冯舒、何煌等批校本为底本,高清四色彩印。该校本包含着冯舒、陈景云、蒋杲、何煌四人的校勘成果,并经过诸多名家递藏,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于复原已经失传的宋刻本《世说新语》湘中本的原貌至关重要。

《江苏历代文选》(全十五册)

徐兴无 曾学文 主编,广陵书社

首部江苏历代文选,荟萃经典作品,部帙大,文体全。整套书精选历代反映江苏历史、书写江苏社会、描绘江苏风光等内容的诗赋文章,注释赏析。包含诗歌、词曲、辞赋骈文、戏曲、论说文、楼台园记、笔记小说、女性诗文等卷。从现存经、史、子、集、方志以及名人信札、家族文献、文物碑刻等各种文献资料中遴选脍炙人口、兼具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佳作,并依据权威版本进行校勘,择善而从。作品创作时间从先秦至1911年。整理者对所选篇目详细解读,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点评作品价值、意义,引述历代名家精彩评论。对生僻字词或典故斟酌简注,便于阅读理解。选文经典,点评精当,注释简明,通俗易懂。该书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江苏文化精髓与精神标识研究”成果、“江苏文脉工程精华编研究”成果、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天津市档案馆藏近代函牍汇编》(全六十册)

天津市档案馆 编,巴蜀书社

本书从天津市档案馆所藏逾百万卷档案中,挑选出1376位近代至民国时期人物书写的约1.5万通、2.8万页公私函牍信札文献,系统整理、编排,影印出版,其中不乏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人物如爱新觉罗载涛、李鸿章、丁汝昌、张学良等的往来信函。各信札按作书人立目,同一人的信札按时间顺序编排,前附作书人小传一篇。这批信札均为首次从相关档案中整理出来,此前尚未整理出版。内容涉及写信人和收信人的生平行迹、友朋交游、家庭琐事、时政评议、论文论学、海外见闻、人事请托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思想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近代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书法艺术研究的重要参考史料。本书是国家图书馆“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成果,全书共4辑,每辑15册,共60册。

《十四朝文学要略 古代文学源流论略》

刘永济 著,程千帆 批点,程千帆 著,刘维 周荣 整理,崇文书局

本书为刘永济《十四朝文学要略》和程千帆《古代文学源流论略》的合订本。《十四朝文学要略》分三卷,卷首叙论从名实、体用等层面着手,辨析了“文”与“文学”的概念、本体及功用,卷一卷二阐明了周代至隋一千多年间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文体的演变过程。《古代文学源流论略》共六篇,不同于前者以时间为经、文体为纬,该书以文体为经,时间为纬,叙述了自《诗经》《楚辞》以来,诗、赋、文等文体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其文学研究思想。该论著受到刘永济先生《十四朝文学要略》启发,二书可以参照阅读,内容精要,文采斐然,亦可见两人一脉相承的学术思想与风骨。

《四书纂疏》(全三册)

(宋)赵顺孙 撰,陈静 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南宋赵顺孙撰。该书备引朱子语录、文集等,并采十三家朱子高弟或私淑可发明章句集注之意者,不旁涉,顺孙间亦附按己见。简择切当,精纯无比,是以疏体诠解《四书章句集注》的经典之作。福建人民出版社版《四书纂疏》,以较他本都为早的足本元本为底本,通校通志堂经解康熙初刊本,参校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复性书院本,必要时他校相关文献。末附序跋札记、书录提要、阡表等资料。

《重修通惠河志》(一函四册)

(明)陆基恕 辑,文津出版社

《重修通惠河志》是明代工部郎中陆基恕在万历朝后期管理工部通惠分司期间,对嘉靖朝御史吴仲纂修的《通惠河志》进行补辑重修的成果。全志分为九卷,含《始事》《秩官》《建置》《职掌》《夫役》《艺文》六志,今本卷四《职掌志》、卷五《夫役志》均佚,《艺文志》残损卷六全卷及卷七的一部分,但仍保留了大量与通惠河有关的史料。百年来,现代学界多只知《通惠河志》见存嘉靖刻隆庆增补上下两卷本,当前北京史、明清史及运河史研究也往往仅依赖此两卷本展开,形成了相当大且时间颇长的认知断层。《重修通惠河志》的珍本再造出版工程,将早前《中国古籍总目史部》《中国地方志集成水志专辑》对本书的基础著录、黑白影印及已有的初步征引,推进到更加立体、深刻的学术揭示层次,以全面助力北京史等学科方向的新研究与新发展。

《楮墨〈本草纲目〉精要(一)》

古真 著/绘,中医古籍出版社

本书每味本草作者首以歌诀开头,并配以注解,标明重要信息的典籍出处。特点就是一药一画一歌诀,或七言或五言并题跋于画中。关于药性功效主治均来源于《〈本草纲目〉研究》《中药大辞典》《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等,但并不多言,只一两句,本籍的重点是明示本草之释名、基原、地域属性、生长环境、今古异同、禁忌、采收等,也就是歌咏每味中药炮制前的全貌及各自特征。此篇植物类本草节选《本草纲目》中大部分药材,从新排序,均绘其野生状态,全株貌,重点表达出药材的基原性(入药的种类和部位);均绘其全株花、果期,入药部位均鲜品状;生长环境;以兽虫鸟示植株大小比例;衬花等示开花结果时间和状态;图下配以文字图解;强调本草气韵表达以及其它认为与先人所不同的内容。

《清鉴斋读画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书画鉴定笔记》

杨臣彬 著,西泠印社出版社

本书作为首部系统梳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书画的学术著作,不仅详细整理记录作品的信息,并对其真伪进行专业鉴定。杨臣彬先生于1995—1998年应香港中文大学之聘,任该校文物馆高级研究员,对其藏品近2000件文物进行了鉴定和著录。本书为他观摩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书画作品的文字著录和鉴定意见。书中精选出一部分有学术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刊印于后。本书正是体现杨臣彬先生对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研究方法论的代表性作品,自完稿以来,多次增补完善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书画鉴定学佳作。

《大明集礼》(全二册)

(明)徐一夔等 撰,汪潇晨 点校,浙江大学出版社

《大明集礼》为明初徐一夔、梁寅、周子谅、刘宗弼等奉敕撰,洪武三年(1370)修成,为明代第一部国家官修礼典,也标志着明初“五礼”体系重建的完成,同时奠定了明代礼制的基本格局。明初“五礼”体系的重建所依托的礼制实践基础并不充分,但在稽古议礼的过程中秉持繁简适中、适礼之宜、务为可行的标准,并持有独特的礼制见解与价值取向,使其在绍续周汉以来至唐宋“礼统”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礼制趋向。《大明集礼》不仅为明代唯一一部官修的五礼官方礼典,也承继了唐以来官方正统礼典的谱系,与此前的《大唐开元礼》《政和五礼新仪》以及其后的《大清通礼》构成了中古以来国家最为重要的仪典范本,代表了明代礼典修撰与国家仪制的最高成就。全书共53卷,分吉、嘉、宾、军、凶等五礼以及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乐等11门记载明代的各项礼仪制度。是书翔实介绍各项礼仪的内容、器用和车舆服色及帝王等出行的规制,是明代国家礼仪制度的总汇,不仅在明代自朝廷至民间所遵行,还为汉文化圈周边国家如安南、李氏朝鲜等继承行用。

《启功藏八股制义典籍汇刊》(第三辑)(全四十册)

柴剑虹 张廷银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功藏八股制义典籍汇刊》(第三辑)为2024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与前两辑一起构成启功先生生平刻意搜求、珍藏的全部97种八股制义典籍。本辑收书31种,分为经义释读、礼仪准则、制义范文、科考试卷四类,在每种书前用提要形式著录书名、作者、版本、册数等基础信息,继续为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所收古籍不乏珍稀版本,如《左绍佐光绪庚辰科殿试卷》等三种殿试原卷,相对于由书手誊录后的试卷,其形制、装帧、内容、书法等,对研究清代科举更有价值。《四书文钞本》是近代书法名家张伯英手抄本,启功曾受教于张伯英,此书有助于了解二人的交游情况;香港文裕堂有限公司印制的活字本《新增帖式简要》,对于研究清末香港的古籍出版有较高参考价值。

《南北朝造像记集成》(全二册)

王连龙 编撰,黄志明 李爽 副编撰,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380万字的学术力作,由吉林大学古籍所教授王连龙编撰。该书分释文编、索引编两大部分,首次全面系统搜集国内外所存南北朝时期造像记三千余种。其中,释文编创新了编撰体例,提要介绍造像记的别名、形制、年代、收藏等信息;以目、图、文、研的分类形式全方位著录造像记以往的研究信息;提供了完整释文,并以注释形式展现前贤众说,为读者提供参考。索引编提供了人名、地名、官名索引,及配套的造像记名的拼音及笔画索引,最大限度地提高南北朝造像记文献的使用率和信息化。本书在史学、民族学、宗教学、艺术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必不可少的具有工具书性质的著作。

《王原祁年谱长编》

蒋志琴 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王原祁是清初身居高位的著名画家,出色的理论家。官员身份和家学渊源使他坚持董其昌以来的南宗文人画立场,并援引理学入画学,为清代文人画创作和理论思考指出了理性化的发展方向。对于这样一位卓有贡献的艺术家,却至今没有一本综合时代风貌、师友风范和个体人生履历的年谱。本书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汇集王原祁可靠的相关诗文书画著录和图录,并对一些作品加以辨析,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新见明代南京仓场文书:天一阁藏公文纸本〈国朝诸臣奏议〉纸背文献整理与研究》

宋坤 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天一阁藏公文纸本《国朝诸臣奏议》纸背文献为明代正德时期南京各卫仓场税粮收纳及日常管理公文原件,本书即为这批纸背仓场公文的专门整理研究成果。全书分为整理编和研究编,整理编借鉴了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规范,对四百余件文书进行了定名、题解、释录、标点、校勘及错简的缀合和复原,最大程度展现了文书原貌;研究编则在整理基础上,以专题论文的形式深入探讨了明代税粮收纳程序、巡仓御史职能等历史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对明代税粮解纳、仓储管理、公文流转问题的研究深度。

《唐诗三百首新注今译》

(清)蘅塘退士 编选,金性尧 注释,金文男 今译,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诗三百首》为清乾隆间蘅塘退士(孙洙)所编,入选唐诗体裁兼备,内容丰富多样,是流行颇广的唐诗经典选本,家弦户诵,影响深远。《唐诗三百首新注》为著名古典文史大家金性尧晚年大成之作,其注释博而能约,浅而能切,通而能清,通俗易懂,多年以来深受读者欢迎。本书在原《唐诗三百首新注》的基础上,增加金性尧先生之女金文男所作今译,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与品读唐诗。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拾贰)文字编》

黄德宽 主编,贾连翔 沈建华 编,中西书局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文字编》是配合清华简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出版的一套系列文字编,本册是在整理报告第拾、拾壹、拾贰辑《字形表》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编辑修订合成的。全部字形直接从竹简图版中提取,运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进行处理,力求准确、清晰。本书对原《字形表》进行了增益、检讨和修订,对异体字加注“重见”,对讹字增设标注,同时择善吸纳最新成果,对相关文字的释读、隶定和归部进行了调整,亦同步更新了释文。书后另附拼音、笔画检索表,便于查阅。

《近代中文报纸副刊文献丛编医疗、社会卷》(全三十三册)

苏全有 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的出现,不仅传播了新思想,更是促使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文学、艺术、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文献。《近代中文报纸副刊文献丛编》由河南师范大学苏全有教授主编,本辑为“医疗、社会卷”,从《晨报》《广州民国日报》等报纸中辑录以医疗、卫生、防疫、市井百态、生活常识、社会行政等为主题的副刊180余种,为首次对医疗、社会类的副刊文献进行集中整理。

“敦煌文献全集”二种

《辽宁省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全五册) 辽宁省博物馆 编,《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全二册) 旅顺博物馆 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辽宁省博物馆藏敦煌文献》是辽宁省博物馆藏110余号敦煌文献的大型高清彩色图录的首次完整公布。所藏多源自罗振玉和大谷光瑞旧藏。文献涵盖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宝积部、涅槃部、大集部、经集部等诸部,囊括经、律、论三藏以及佛教活动文献、禅宗文献、疑伪经等,并有道教文献、史籍和书仪等,不乏孤本和珍本。《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文献》首度以高清全彩方式完整公布馆藏《量处轻重仪》《因缘心论释开决记》《旅博本六祖坛经》等14件敦煌文献图版。所藏多为大谷光瑞探险队第三次探险所得,是20世纪初流散海外后又回流一批重要文献,价值重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