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蚊虫孳生地,上海各区开展爱国卫生集中行动

亿通速配 万生优配 2025-08-07 3 0

现场灭蚊工作。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爱卫办供图

为降低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上海进一步深入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防蚊灭蚊、环境整治。

8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爱卫办获悉,从今年开展的第一次民生场所健康环境调查和疾控部门近期通报的蚊虫密度监测指标来看,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居住区卫生死角清理和孳生地清理工作上还存在薄弱环节。为强化环境整治、确保有效切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各区组织开展以“翻盆倒罐、疏通沟渠、填平洼地”为主题的爱国卫生集中行动,广泛动员全社会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清除蚊虫孳生地,共同守护健康家园。

近期,市爱卫办将提前开展第二次民生场所健康环境调查,以市民居住区域和农贸市场、花卉市场、轨道交通站点、宾馆酒店周边、医疗机构、公园绿地和口袋公园等公共环境为重点,调查各类卫生死角、脏乱差环境和病媒生物孳生情况,确保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指导各区强化整治。针对人群集中活动或居住场所、市民反映蚊虫密度较高的区域和历年蚊媒传染病疫点环境,加强常态化成蚊控制,组织爱国卫生监督员协助做好日常巡查。此外,针对因暑期放假的各类学校,在秋季开学前强化校园内孳生环境清理和成蚊消杀控制。

现场灭蚊工作

同时,上海将持续加强科普教育,科学引导全社会增强防蚊灭蚊意识。市爱卫办会同市健康促进中心开展“六个一”系列科普活动,即一堂防蚊灭蚊知识直播课堂、一场市民有奖知识竞赛、一张全景展示蚊虫防制科普知识大众卫生报专刊、一套“沪小康”蚊不叮安度夏系列科普视频、一套实用防蚊灭蚊知识小卡片、一组科学防制蚊虫知识科普课堂,借助各大主流媒体与新媒体重要平台,及时应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与重点蚊虫控制知识需求,并全力做好“12320”热线的市民咨询答复。

现场灭蚊工作

防蚊灭蚊核心科普知识“再温习”:

一、清除积水“五字诀”

“翻”,即将缸、罐、盆、坛、瓶等小容器积水倒掉,放置时底部朝上,保持干燥。“填”,即用泥土、黄沙填平各种坑、洼、沟等容易积水的坑洞。“清”,即清除环境中各种小容器(如树叶、饮料瓶盖)、垃圾袋等。“疏”,即疏通明沟、下水道、沟渠、河流等。“灭”,即对不能清除的积水(如雨水井、集水井),求助专业人员,通过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此外,对于已有蚊虫幼虫的积水,切勿倒入下水道,可倒在泥地上或水泥地上;对于发现成蚊密度高的区域,应组织专业防治开展喷洒杀灭成蚊。

二、“内外”防蚊有要点

居家防蚊,安装纱门纱窗,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没有破损或漏洞。睡觉时可使用蚊帐,也可在蚊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如窗户附近、门边或家具的角落放灭蚊灯,建议高度在离地面1米至1.5米处。盘式蚊香或电蚊香也是居家防蚊常用方法,应选用合格产品且关注有效成分,按说明使用;必要时可使用电蚊拍辅助灭蚊。出行在外,尽量穿着浅色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合理使用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或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并根据在户外停留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浓度。使用时按照产品说明,注意避开眼、口、鼻等敏感部位。

三、社区消杀“四注意”

在专业消杀作业开始前,居委会或物业会通过小区宣传栏、楼道通知、微信群等方式提前告知具体时间、区域和注意事项,请市民务必留意这些信息,并主动做好配合。理解支持,消杀用药为安全合规产品,按剂量使用对人体无害,无需恐慌。关闭门窗,在消杀作业期间避免药剂气雾飘入。收好物品,包括晾晒在外的衣物、被褥,遮盖阳台食物、玩具、宠物食盆。人宠规避,消杀作业期间及作业后1小时内,人宠不进入消杀区(特别是绿化带、楼道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