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骗取医保不是薅羊毛,已涉诈骗罪

亿通速配 亿通速配 2025-08-05 5 0

有医院通过空挂床骗取医保基金;有医院打出“免费住院”“住院返利”等噱头拉人头住院;有人骗开医保药品之后,再转手倒卖;还有人专门销售“医保回收药品”,打造黑产的闭环……这些行为都已涉嫌犯罪。

8 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2024年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的情况。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1156件2299人,一审结案数同比增长131.2%,挽回医保基金损失4.02亿余元。

这次最高法公布了4件医保骗保犯罪案例,直指该领域内的典型违法犯罪样态,亮出鲜明的司法态度: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依法守护,不容染指。

首先,个别医院以及医疗从业人员,为了套取医保资金,大搞不正当营销、虚报医疗支出,拉人头住院、“挂床住院”,无所不用其极,也踩到了法律红线上。

2024年,国家医保局大数据分析显示,部分地区群众住院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个别医院患者住院率畸高,开展了专项飞行检查。检查发现一些医院通过给予现金等方式,拉拢参保人虚假住院,以“每拉1人付费300元”“包吃包住、减免费用”来骗取医保。在最高法公布的案例中,就有重庆某医院实际负责人杜某君,以向“大额病人”返利等手法,诱人住院、骗取医保基金390余万元,最终获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街头诈骗是犯罪,利用专业医疗机构,诱使不需要住院的人住院、虚报医疗费用,也是诈骗犯罪,用住院报销打掩护,本质还是为了非法侵占财产,所以说,骗取医保基金行为看似“专业”、隐蔽,说到底还是诈骗罪,也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司法机关已经揭穿了其中的障眼法,公众也要不被小恩小惠所蒙蔽,千万不要参与套保犯罪,“免费住院”等套路必须被彻底清算。

其次,个人滥用医保报销政策,转卖药品牟利,以及下游的“收购者”同样是医保蛀虫,不仅涉及道德品质问题,也涉嫌刑事犯罪。

陶某云明明没有心脑血管、精神病等病史,但虚开了各类药品高达22万余元,再转卖药品牟利,构成诈骗罪,获刑三年二个月。戴某寿通过微信销售“医保回收药品”,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六年。倒卖医保骗保药品非法牟利,不仅造成医保基金损失,还可能导致部分变质药品再次流入销售环节,社会危害巨大,必须严惩。

医保基金是“看病钱”,不是“唐僧肉”。但是,因为医保基金的使用涉及病患、医生、医疗机构、医保基金等不同主体,其中的权责利关系不尽一致,就可能出现风险敞口。

近年来,国家医保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再三明确:骗取医保行为,可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必须予以重拳打击。此次公布的相关案例中,多人被判处构成诈骗罪,向全社会亮出了红线:骗取医保就是诈骗,绝不姑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