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网站日前公布2025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9万对。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353.9万对,而去年同期结婚登记数为343万对。
此前,民政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结婚登记为181万对,同比减少15.9万对。而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较上年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约20.5%。
中国结婚登记数从2013年达到峰值后,已连续9年持续下降,期间在2023年因新冠疫情结束,补偿性结婚登记数据曾有所回升。
长期追踪结婚登记数据的人口学专家何亚福此前对界面新闻表示,从近几年的数据看,在四个季度中,一季度结婚登记数通常最多,约占全年的30%,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选择在春节期间结婚。但去年一度季度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表明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逐渐消退。从搜集到的数据来看,多数地方今年一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同比减少,只有少数地方同比增加,所以全国一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同比下降,也不意外。
为何2025年上半年整体结婚登记数据没有延续近年来持续下跌的态势?专家表示,其中一大原因是2025年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
所谓“全国通办”,即内地居民申请结婚登记,不再需要出具户口簿,只需要出具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即可以在任一有相关婚姻登记权限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领取结婚证。何亚福认为,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方便了那些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人群,对于提高结婚率会有一定帮助。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新规施行后,5月10日各地就出现了预约和办理结婚登记的火爆场面。而随着“520”“521”因为谐音逐渐成为恋人们登记结婚的良辰吉日,2025年的这两天多地预约结婚登记系统出现爆满情况。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曾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各地来看,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后,各地结婚登记人数占比也会有所变化,其中,人口流入较多的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的结婚登记数量占全国比重将会提升,而一些人口外流较多的中小城市、县域地区婚姻登记人数占全国的比重会明显下降。
民政部于7月30日还公布《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共计4190个,其中婚姻登记机构1134个,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10.6万对,结婚率为4.3‰。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离婚登记数为133.1万对,同比去年上半年127.4万对,增加了5.7万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