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甫: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需在系统之外寻求优化路径

亿通速配 亿通配资 2025-07-25 6 0

由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办的“变革新生”2025外滩新媒体年会于7月2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主流媒体、学界专家和业界伙伴的代表共同参与年会相关活动。

会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院长张涛甫作主旨演讲《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常量与变量》,从技术维度、生产关系维度、意识形态维度、市场维度等多种维度讲述主流媒体如何应对系统性变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院长张涛甫

何为系统性变革?张涛甫认为,媒体结构主要分为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基于国家与社会系统的全系统结构优化,在主流媒体内的系统优化主要是改变板结的组织方式和资源运作、生产方式,而社会化媒体系统性优化则是改变流量逻辑,价值升维,提升价值密度。

“主流媒体与社会的系统性适配,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张涛甫说,主流媒体的海拔每上升一寸,技术迭代和社会加速的节奏转眼又跑在前面,主流媒体以小变应大变,以局部之变应对系统之变,难以跑赢这场变革。

因此,在张涛甫看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仅在主流系统内部关门进行系统改造和升级,显然不够,还需主流媒体的继续革命,在更大系统范围内进行系统集成和系统适配,从主流媒体系统之外的系统矩阵中,寻求优化路径。

从技术维度来看,张涛甫认为,技术是传媒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互联是传播技术革命的产物,传播技术革命所释放出来的超级活性,全面改写了传统社会学的经典定义和理论逻辑,技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无限连接,将数以亿计的社会微粒重新组织,形成液态化的社会。因此系统性变革要建立主流媒体与微粒社会之间的有效联结。

从生产关系维度来看,张涛甫认为,传播技术革命生产了新的生产关系,在传播技术所编织的网络空间里,建立新的关系空间和关系网络。快速进化的技术,生产出新的智能体,其作为新社会主体,介入社会空间,并介入人类社会。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得不应对这种新质生产关系,找到有效连接的方式。

从意识形态维度来看,张涛甫认为,如果缺乏对社会心态的深入洞察和社会情绪的精准疏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很容易陷入“空转”困境,难以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因此,系统性变革须在上层建筑层面创新传播策略,构建分层分类的传播体系,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采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滴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触达效能。

从市场维度来看,张涛甫认为,主流媒体需解决市场回馈和社会反哺问题。新传播革命激活“广义市场”,其市场界面是广域的,它无远弗届、无孔不入地连接人的求真、模仿、娱乐、社交、声望、财富、权力等欲求。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须走出狭义市场,走向广义市场,引领传媒市场的方向,进而为社会大系统导航,寻求市场与社会之间的最优解。

“媒体系统作为社会的联结系统,二者之间需要动态的系统性适配。”张涛甫讲述,主流媒体系统性改革,即要重建媒体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结构性联结,实现二者之间的系统性适配。解决这种系统性适配问题,仅在主流媒体系统内部进行系统性变革还不够,还要解决主流媒体之间、主流媒体与平台媒体之间以及媒体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系统性适配。

“解决这场空前的系统适配问题,需要执政党发挥强大的系统动员和行动力,同时调度社会系统的向心力和能动性。”张涛甫表示,“执政党有能力、有责任完成这一场困在系统里的空前变革。”

评论